共同傳承昆曲文化 兩岸票友北京同臺獻藝
2012年07月09日 15:5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打印
中華昆曲藝術協進會理事長楊振良先生在匯演前夕舉辦的清曲會致辭中表示,昆曲曾經是我們這個民族、我們祖先的生活方式之一。過去的知識分子,事實上在梁啟超那一輩,他們都在唱昆曲。雖然她經過一段時期的沒落,但值得高興的是,在大陸,甚至在臺灣,她都是默默地傳承。我們相信,只要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投入這場昆曲的振興,在未來的不久,我們將看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一種盛世。
“我想他一聲兩聲,句句含愁恨……”舞臺上,北京師范大學的齊天琪與臺灣師范大學的李念潔在演繹《玉簪記·琴挑》。琴聲、笛聲、鼓聲、曲聲悠悠回蕩,數百名觀眾沉醉在演員細膩的表演中。
壓軸大戲《長生殿·小宴》,由北京師范大學以雅昆曲社、臺灣師范大學昆曲研究社以及中華昆曲藝術協進會共同出演。天淡云閑,明皇貴妃同游御花園,命高力士在園中安排小宴,淺斟之余明皇興濃,提及李龜年所譜李白《清平調》三章,詞調俱佳,楊貴妃乃發皓齒,載歌載舞,上大悅,雖妃不勝酒力,明皇仍命宮娥勸貴妃飲觴再引,至醉而歸。表演在兩岸演員華麗的唱腔、儒雅的念白中結束,掌聲響起,兩岸演員一同謝幕。此次是北師大與臺師大的首次合作,相信將來雙方深度合作,共同切磋昆曲藝術,推動兩岸昆曲的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據介紹,在會演的前日,北京師范大學以雅昆曲社、臺灣師范大學昆曲研究社還在北京師范大學敬文講堂舉辦了清唱曲會。
臺灣師范大學昆曲研究社為臺灣大專院校成立最早、歷史最悠久的昆曲社團,秉承“欲明曲理,須先唱曲”的獨特傳統,培養昆曲人才。臺師大在臺灣作為培養中學師資的高等學府,昆曲社所孕育出的人才分發到各地教書,對昆曲之推廣與播種具有廣大而深遠的影響力。 (中國臺灣網記者 孟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