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洛川縣洛陽村的陳成建老人對村里種植的蘋果贊不絕口。(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中國臺灣網9月29日延安訊 (記者 張潔)蘋果樹皮也能作畫?“能,當然能。”中國洛川蘋果城里,蘋果樹皮工藝品展柜的工作人員向記者熱情地介紹。這種用蘋果樹皮所做的工藝品,利用廢棄的蘋果樹干,樹枝上的皮層,經過多重工藝流程而制成,既利用了當地蘋果的豐富資源,又能體現當地的風土人情,可謂一舉多得。
其實,在陜西省延安市洛川縣,憑借這一枚枚甜美的蘋果發展起來的相關產業種類十分豐富,而剛才所提到的蘋果樹皮畫就是一個鮮活的成功案例。
工作人員說,蘋果樹皮表達民間特色文化是國內的首創。除去樹皮的處理過程,繪畫過程簡單易上手,一般培訓一周即可,這也為洛川的許多婦女提供了不錯的就業機會。
既然是蘋果樹皮畫,樹皮的來源則是關鍵。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由于2006年洛川推廣果園減密度技術,為培養高品質的紅富士,砍掉了部分樹木。這些樹木就成為樹皮畫的一大原材料來源。
“蘋果一身都是寶。”工作人員說,“樹木砍了,密度減了,蘋果質量高了,被砍掉的樹木也得到了利用,這多好。”
關于果園減密技術,記者在洛川縣洛陽村采訪時,村支書馮建海結合洛陽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簡單說明。他說,果園減密就是要保障果園里果樹通風透光,保證果樹的生長空間和養分。
洛陽村就是這種標準園的示范基地所在,2006年,洛陽村蘋果果園開始實施標準化生產,雖然果樹數量減少,但每畝的收入卻因為蘋果質量的提高,由原來的每畝2萬元人民幣左右提升至每畝3萬元左右,不僅減少了勞動力,還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洛陽村71歲的陳成建老人,就是村里這種標準化生產的受益人之一。他用實際經驗向來訪的記者們講述蘋果種植的做法,例如蘋果套袋的作用,如何讓蘋果每一面都紅。陳老人雖然對技術術語不甚清楚,卻一再指著院子里即將成熟的紅彤彤的蘋果笑著告訴記者,“我們洛川的蘋果好啊,‘帶皮吃’‘上戶口’‘論個賣’。”
小小的蘋果,有大大的智慧。據介紹,洛川縣為提高果品安全,建立健全了保障體系,每個鄉鎮都建立了蘋果質量檢測站,并從2008年開始,使用詳細記錄農藥使用、施肥、果套袋等生產環節的《果園生產檔案管理手冊》,大力推廣使用包含蘋果生產和質量安全信息的二維條形碼。在技術方面,洛川縣蘋果種植還聯合高校及科研機構對蘋果種植技術展開研究,不斷提高蘋果的質量。正是有了這些努力,洛川蘋果才能做到“帶皮吃”、“上戶口”、“論個賣”。
如今,提及洛川。相信很多人都會說:那兒的蘋果好吃!洛川蘋果不僅在果品上精益求精,在品牌建設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這些年來,“延安·洛川蘋果”先后取得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中國女排等30項重大品牌或冠名權,累計榮獲國家及部省名優產品獎170多個,洛川蘋果優質、安全、健康的形象深入人心。
小蘋果,也有大產業。洛川縣對果品加工進行了深度開發,開發出果汁、果醋飲、蘋果脆片、果酒等為主的系列化產品;同時,配套蘋果種植所需材料如果袋、果箱、化肥等,關聯企業也有了充足發展;這些年,洛川縣結合就近社區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打造蘋果旅游觀光創意園和采摘園,“果游結合”越來越熱絡;開發了禮品果、蘋果樹皮畫、剪紙、農民畫等富含“蘋果”元素的優秀產品。
小蘋果,更有大未來。初來洛川,久聞洛川蘋果大名的記者們似乎都不約而同問了一個問題,“有淘寶店嗎?做微商嗎?我們怎么買比較方便?”得到的答案相當令人欣喜:在記者們前往的中國洛川蘋果城中,所展出的果品已經有不少品牌可以實現電商的初步運轉,在搭建轉型平臺上,洛川蘋果也并未落后腳步。
除完善強化原有的批發市場功能外,洛川建立了“洛川蘋果門戶網”,還推出了融合展示、宣傳、銷售、交流為一體的全省第一家縣級蘋果手機版——洛川蘋果手機版,解決了果農、果商提供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電子商務方面,已經初步建立起電商運營平臺,引進淘寶、京東等線上營銷模式,與阿里巴巴合作的農村淘寶店也正在全面建設,成為洛川蘋果銷售的重要渠道,促使洛川蘋果營銷逐步走向現代化。
洛川縣交口河鎮身患先天性脆骨癥的“瓷娃娃”屈萬平,由精準扶貧獲益,也搭上了洛川蘋果產業的“村淘”快車。2015年他通過淘寶、微店等銷售洛川蘋果、陜北小米、紅棗、核桃、豆腐干以及蘋果脆片,年銷售額達到50萬元。他說:“要繼續做好農村淘寶,服務好父老鄉親,給全國各地的廣大消費者提供更脆、更甜的洛川蘋果。”
“農村淘寶”電子商務平臺啟動后,洛川縣像屈萬平這樣獲得小蘋果、大商機的人還有許多,圍繞蘋果產業,洛川的農業農村信息化、電子商務發展正在大步闊進,為洛川的三農發展插上新的翅膀。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洛川會議召開。這是我黨在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明確了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主要任務,成為指引抗戰勝利的燈塔,為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所熟知。
如今,在老區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洛川蘋果正昂首邁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完)
圖為一幅蘋果樹皮畫。(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九月底,洛陽村的蘋果即將成熟。(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