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臺灣百大品牌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據說,此次百大品牌選拔活動涵蓋島內各個產業,足以代表臺灣產業發展的多元化與成就。
2006年,臺灣外貿協會推動“品牌臺灣發展計劃”,經過多年發展,臺灣從加工出口、代工制造,漸漸走上了建立自主品牌之路,在各產業領域都發展出讓人信賴的品牌,越來越多的品牌打入國際市場。在提高島內企業競爭力的同時,對品牌珍視的理念也在島內深入人心。
當臺企轉戰大陸之時,大陸廣闊的市場迅速放大了其品牌的能量。臺灣品牌加大陸市場,創造出的是1+1>2的經濟效益。
江西景德鎮是中國千年瓷文化的代表,現在,這里最大的制瓷工廠卻屬于一個臺灣人創立的品牌——法藍瓷。法藍瓷創始人陳立恒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認為,法藍瓷的成功正是將臺灣設計、大陸制造、全球營銷融為一體。當然,隨著兩岸經濟日趨熱絡,臺商也由投資大陸更多的轉化為大陸創業,于是,又有了在大陸創出的臺灣品牌,如康師傅等。
今年6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最新全球競爭力排名,臺灣地區由2010年的第8名進步到第6。島內媒體對此的評價是:顯示臺當局采取的經濟產業政策方向正確。
回溯兩岸經貿往來的歷程不難看出,對品牌建立的鼓勵和推動、積極務實的兩岸政策、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無疑都是臺灣品牌在大陸發展與成長的助力劑。由此感到的是,創造一個品牌實屬不易,但保護并發揚光大品牌或許更重要。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