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蘭州8月17日電(記者宋常青)神秘的藏醫藥一直被人稱道,千百年來為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這一民族醫學的瑰寶在現代生產工藝和經營體制下,已經成為各族人民醫療保健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醫院,老藏醫師尕藏加措一邊給病人把脈,一邊給身邊年輕的女醫生拉毛卓瑪分析病人的情況。“她算是我的第20個徒弟了。”尕藏加措說。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肅南部,與青海、四川接壤。這里草原遼闊,河流縱橫,秀麗的自然環境蘊藏著豐富的藏藥資源。全國第一家藏醫藥現代科研機構就率先在這里成立。
尕藏加措十幾歲出家在拉卜楞寺學習藏醫,之后一直行走在草原上當“赤腳醫生”,為牧民看病。在20多年時間里,他在醫學上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像尕藏加措這樣的老藏醫專家具有很豐富的實踐經驗,需要年輕醫生好好學習。”夏河縣藏醫院副院長仁青說,正是基于這個認識,醫院通過藏醫藥傳統的“師帶徒”方式,安排拉毛卓瑪跟隨尕藏加措學習。目前,尕藏加措帶過的19名徒弟已成為當地很有名氣的藏醫師。
和尕藏加措一起使用藏醫藥技藝為當地各族群眾看病的還有拉卜楞寺的“僧人醫生”。身兼僧人和醫生兩種身份的拉卜楞寺醫學院的僧人,每天都要在寺廟的診室輪流坐值,為各族群眾看病。
記者見到來自夏河縣桑科鄉的牧民貢去乎仁青時,他專門跑了15公里路趕到拉卜楞寺醫學院門診部看病。雖然只是感冒,但他覺得門診部的藏藥便宜,而且同樣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經過索南醫生的診斷后,貢去乎仁青在索南醫生診室對面的藥房里拿到了索南醫生開出的感冒藥,為他抓藥的同樣是拉卜楞寺醫學院的僧人。裝在密封袋里治療感冒的藏藥是藥末形狀,略微帶一點棕色。
“不僅在草原上,現在藏醫藥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很風靡,目前在意大利、日本等地都有藏醫院或藏藥廠。”夏河縣藏醫院副院長仁青說,10多年前一種治療腸胃疾病的藏藥——潔白丸只在寺院里出售,現在在很多城市的藥店里都能夠買到。
“這些都是在與外界的融合中才實現的,要不是利用現代化的生產技術,用原來的手工生產方式是做不到的。”夏河縣藏藥廠廠長完瑪加說,藏藥廠每年利用現代化機器制造1萬公斤藏藥。
為了讓寺院藏藥制劑的生產環境更符合現代衛生要求,讓患病群眾用藥更安全,在當地藥監部門統一指導下,近年來,甘南藏族自治州寺院藏藥制劑的配制和使用越來越規范。
“已經有467個藏藥制劑品種取得了制劑注冊批準文號,這些藏藥制劑不光改進和規范了配制工藝,而且在包裝上標明了成分、生產日期、有效日期、服用方法等內容,患病群眾用起來更為方便和安全。”甘南藏族自治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王武說。
在保持古老傳統的同時,為了讓當地藏醫藥與現代生產工藝和技術接軌,在政府的扶持和藥監部門的規范下,當地藏藥生產企業也在大步邁向現代化。
通過GMP認證的甘南佛閣藏藥有限公司就是這樣的企業。甘南佛閣藏藥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經理王樹學介紹,長期以來,企業非常注重藏藥藥材品種的保護,已經在瑪曲等地建立了保護區,還有藏藥品種獲得了國家保密配方。與此同時,企業擁有先進的試驗室和微波滅菌設施,傳統的水蜜丸已經全部改為薄膜包衣,有34個藏藥品種獲得了國藥準字批準文號,廣泛地用于心腦血管、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