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并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后方,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這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緬印戰區之中國遠征軍參與戰役
1942年第一次遠征
同古戰役 仁安羌大捷 緬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遠征
滇西緬北戰役 騰沖戰役 松山戰役 龍陵戰役
胡康河谷戰役 孟拱河谷戰役 密支那戰役 平滿納戰役
瓦魯斑戰役
組建背景:
中國遠征軍是國民黨于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軍事同盟而組織的。1939年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0年6月4日英法軍在敦刻爾克棄甲丟盔大潰敗之后,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希望借中國人民長期抗戰的偉大力量,支援它在遠東殖民地特別是緬甸、印度、馬來西亞方面的軍事,挽救遠東大后方的危機。同時,在中國方面,為了要取得抗戰最后的勝利,當時也必須確保滇緬路這條最后國際交通運輸線。因此,自1940年10月起,英國首先開放封鎖已久的滇緬路,接著醞釀中英軍事同盟。
1941年春,英國邀請中國軍事考察團赴緬甸、印度、馬來亞考察。幾經協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簽訂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中國遠征軍就是根據中英軍事同盟而組織的。
1942年初,日本侵占馬來西亞后,開始入侵緬甸。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此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由中緬印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集合中國精銳力量的中國遠征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
中國遠征軍1942年后稱為中國駐印軍,由于古代印度從來沒有和阿薩姆地區統一過,18世紀英國殖民者侵入阿薩姆地區,后來才成為英國殖民地英屬印度的一部分,隨英國在緬甸的軍隊進入阿薩姆地區后,中國遠征軍又被稱為中國駐印度軍隊。
英雄事跡: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后,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況變化取消),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于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由于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后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并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余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第一次緬戰日軍傷亡約45000人,英軍傷亡1.3萬余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余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緬甸作戰失利后,中國遠征軍孫立人領導的新38師,以及后來繞道胡康河谷的新22師近三千人退入英屬印度,成為中國駐印軍的基本力量。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姆伽訓練營受訓并進行整編,并于1942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斗力大為提高。
同時,中國鑒于緬甸的重要性,積極醞釀反攻緬甸,在滇西重新組編并整訓第2批遠征軍,于1943年2月設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與英美軍隊協同反攻緬甸。
1944年3月,我駐印軍新編第22師和新編第38師占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18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這兩個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占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國內于1944年春先后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30師、第14師、第50師先后轉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動進攻。新38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后,也進軍密支那。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斗,8月初密支那終于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先后開出蘭姆伽后,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斗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
中國軍隊在密支那休整約兩個月后,向日寇發動了最后的攻擊,新1軍、新6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發動進攻。一路上過關斬將,所向披靡。隨后,新1軍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云南西進的遠征軍會師,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駐印軍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臘戌,30日與英軍會師于喬梅,緬北反攻作戰結束。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
此役歷時一年半,殲滅日軍4.8萬余人,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余人,中國遠征軍傷亡4萬余人。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悲壯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