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海峽兩岸“陸上三峽行”的記者向中國水電顧問集團風電瓜州有限公司總經理了解該風電場運行的情況。
6月1日上午,在參觀完國投敦煌光伏發電項目之后,海峽兩岸“陸上三峽行”采訪團對于甘肅新能源產業的采訪全部結束。連日來,這些來自臺灣的媒體人實地走訪了包括風電和光伏發電設備的制造企業、發電場。雖然天氣炎熱,同時由于甘肅地廣人稀的地理條件使得大家飽受舟車勞頓之苦,但這些來自臺灣的媒體人普遍表示這次采訪收獲很大。
“如果不是因為要來采訪新能源,我可能不會走這一趟。在臺灣,我們從來不需要因為要去一個地方坐這么長時間的車。但是我覺得非常值得。”臺灣天下新聞網采訪副主任劉朝發對記者說。
雖然已年近花甲,但是接到邀請后劉朝發還是親自從臺灣來參加了這次采訪。由于對電力和新能源發展都非常有興趣,劉朝發在每個基地參觀時都會盡量站在前排,認真聽相關負責人介紹情況,所問的問題也很具體。比如在風電基地,他會問負責人風力發電機在甘肅這樣的地方會不會面臨著因為風沙太大影響使用壽命的問題,甚至風機的使用壽命保修期限等都在他關心的范疇之內。
“我覺得自己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一些問題的答案。雖然之前通過報道看過一些對于大陸新能源的介紹,但是來了之后覺得和之前預想的差別很大,不管是規模還是發展速度。”劉朝發說。
臺灣中國電視公司記者在瓜州風電場拍攝
規模大、發展速度快是這次參加采訪的幾家臺灣媒體對甘肅新能源發展的一個共同印象。“這里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發展綠色能源,臺灣也有發展一些綠色能源,但是規模遠沒有這么大。”也是第一次來到甘肅的臺灣新聞網采訪副主任黃有章說。他同時告訴記者雖然兩岸新能源發展有不同之處,但發展新能源卻是大家都應該努力去做的事情。
雖然還沒有發回報道,但黃有章表示自己將在報道中突出對甘肅新能源發展的介紹,“我們媒體的受眾多以年輕人為主,我會把大陸新能源的產業發展介紹出去”,他說。
臺灣天下新聞網記者(左)向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右)了解該光伏電場發電情況。
在和參加此次采訪的臺灣記者交流后,記者發現,臺灣民眾對甘肅甚至整個國內新能源發展的狀況了解甚少。“臺灣民眾對于這里新能源的發展可以說完全不了解。”臺灣中國電視公司記者何勁松告訴記者。他和同事在對風電發展的采訪結束后,已經發回了一個關于風電介紹的片子,他計劃再針對光伏發電做一個片子。
臺灣中國電視公司記者采訪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
“在之前的印象里,甘肅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蘭州拉面、莫高窟這些,但是這次采訪所看到的新能源的發展顛覆了我們以往對甘肅的印象,會覺得這里因為新能源而變得更加現代。雖然臺灣和大陸的情況有很多不同,但是近年來由于民眾對核能越來越擔心,大家也越來越關注新能源的發展。我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甘肅新能源的發展對臺灣應該會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地方。”何勁松說。
采訪副主任劉朝發也希望通過這次采訪對臺灣新能源的發展有所促進。“臺灣雖然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但是卻停在了那里。大陸步子邁得很快。臺灣目前發展新能源還有一些社會阻力,包括百姓意識方面的。希望通過我們之后對這里的介紹,讓他們看到新能源發展的前景和好處,最終促進臺灣新能源的發展。”劉朝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