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標志著海南的對外開放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日前召開的海南省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海南省省長羅保銘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海南的新使命。機遇千載難逢,責任重如泰山,需要舉全省之力,真抓實干開局,創新改革破題,科學高效實施,努力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建設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園。
走綠色開放之路
羅保銘說,2009年是海南發展史上非比尋常的一年。海南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甲型H1N1流感造成的不利影響,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為海南的科學、可持續發展創造了重大發展機遇。去年,海南各項發展指標好于預期:全省完成生產總值164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2.5億元,增長4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4.5億元,增長19.2%,投資、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44元,實際分別增長9.6%和9.2%。
回顧的同時,羅保銘還表示,盡管總體形勢好于預期,但經濟總量小、結構不優、發展滯后仍然是海南省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南的實際利用外資下降26.6%、入境游客下降43.7%,部分工業行業還未走出困境,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穩增長、調結構的任務還很艱巨。因此,進一步做大經濟總量、擴大就業、提高收入、保護生態、促進社會和諧,都需要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有效引導各方面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上來,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提高海南后危機時代的綜合競爭力,仍需要海南持之以恒地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
他說,過去的一年,盡管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但卻檢驗和提高了駕馭經濟、抗擊風險的能力,更是加深了對海南島嶼型經濟融入國際國內大市場的認識。海南人深深體會到,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國際旅游島,走綠色、開放、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海南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