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進入“金融日”,中國人民銀行組織多家金融機構參與網絡安全宣傳活動,并就網絡安全的應對措施和新的技術向公眾進行展示和解讀。
當天,人民銀行組織舉辦了“網絡安全知識大講堂”活動,中國工商銀行數據中心(北京)安全部總經理敦宏程,就網絡金融安全現狀、安全事件成因、安全防護措施等議題作了一場精彩的知識講座。他介紹,網絡金融安全面臨包括信息泄露、惡意軟件、釣魚網站、黑色產業(yè)鏈等四類安全威脅。其中很多的網銀安全事件都是緣于個人不小心泄露了個人信息。作為消費者,在享受便利金融服務的同時必須提高網絡安全意識,保護好個人信息。另一大難點是,黑色產業(yè)鏈是黑客群體建立的上下游關系和盈利模式,單個企業(yè)應對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和其他銀行、合作伙伴共同應對,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給予幫助,并通過加強立法、執(zhí)法來促進金融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中國農業(yè)銀行在保護客戶權益與資金安全方面已經開展了一些工作。一是自主研發(fā)、創(chuàng)新金融產品,在產品和技術上提高用戶使用安全的可靠性。二是通過全國2萬多個網點加強用戶資金保護教育,教導客戶安全使用網銀、IC卡、銀行卡以及其他金融產品。三是加強運營方面的客戶資金安全保護,在業(yè)務流程上加強控制,客戶轉賬時詢問客戶,在涉及客戶信息錄入時保護客戶信息安全,并利用視頻與漫畫來提醒客戶加強安全意識教育。
中國銀行則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身份認證體系,而且還采取各種網絡安全的防范手段,構建了一體化的反欺詐應用系統,搭建了智能化的事中交易監(jiān)控引擎,實時地保證客戶資金交易安全。并對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進行積極探索。
隨著全球各類產業(yè)日益“智慧化”,金融支付也在摸索以更智慧、便捷的方法應對新的市場環(huán)境與安全挑戰(zhàn)。在體驗展現場,參展銀行機構也各自展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創(chuàng)新技術和產品。這些技術和產品很好地契合了“互聯網+”的概念,更加注重與客戶的互動,更加注重客戶信息和金融交易信息的安全管理,能夠智能化地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這或許就是未來銀行科技的方向。 (記者 韓維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