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一年間】全國政協委員胡豫: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央視網消息:還有十多天,全國兩會就要召開了。在過去的一年里,代表委員們是怎樣履行職責的?今年的兩會,他們又準備了怎樣的議案和提案?
“看病難、看病貴”是老百姓普遍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之一。如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放心優質的醫療服務,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作為一名來自醫衛界的新任全國政協委員,胡豫把推動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當成了自己的分內事。
春節剛過,胡豫就開始準備新一輪的調研。去年,他的提案聚焦的是貧困地區的醫療改善,推進健康扶貧,對于他提出的5點建議,國家衛健委逐條給予回復,并詳細說明了下一步的落實工作,這讓他備受鼓舞。在過去一年的走訪調研中,他繼續關注基層醫療的服務能力。他告訴我們,他所在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是一家三甲醫院,這幾年,醫院的門診量一直保持5%左右的增長,即使在剛剛過去的春節也是高位運轉,那么基層的醫院又是什么情況,這是他關注的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 胡豫:從我們醫院本身來看,我們每年的門診量還在增長,分級診療體現的不十分明顯。那么我們到基層來看看,通過了解它的運營情況、人員情況、財務情況來找到一些線索,能夠更好地解決投入和效率之間的關系,更好的為老百姓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
帶著問題,胡豫來到了位于湖北武漢的一家鄉鎮衛生院。
全國政協委員 胡豫:這個鄉鎮衛生院有這個條件比我想象的要好。
軍山街衛生院院長 李斌:對,近兩年國家財政對我們醫療設備的投入,比如說購入了新的DR設備,彩超還有信息化的一些設備,總共費用大概有六百萬元左右,對我們這些硬件設施診療設備幫助是非常大的。
軍山街衛生院是一家老牌鄉鎮衛生院,建院已有60多年的歷史,負責轄區2.1萬群眾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近幾年,隨著國家對基層醫療的投入,這里的硬件有了極大改善,但在調研中胡豫發現,它的醫療服務能力卻無法與之匹配。
全國政協委員 胡豫:現在一年大概能做多少臺手術?
軍山街衛生院院長 李斌:以前手術量大概有兩百多臺,F在,一年大概也就30臺。
附近居民:過去我們附近產婦生小孩的都到這來,現在我們還要打車到(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
從一年200多臺手術,到如今的30多臺,從之前可以做剖腹產手術,到現在只開展闌尾炎等簡單手術,多方調研后,胡豫發現,人才流失和缺乏激勵機制,是背后的主要問題。
軍山街衛生院院長 李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些核心的人員力量外流,外流之后,手術團隊的整體力量下降了,然后就是人員的引進非常困難。
軍山街衛生院門診部主任 丁明超:院里的激勵機制不夠,不完善,就是說干多干少,做與不做,績效分配機制的話基本上是一個樣,所以醫生不愿意擔太大的風險,來做這個手術。
全國政協委員 胡豫:所以說將來進行合理的績效改革,能夠使醫生有動力,這樣就能把好的人才留在外科,另外,要讓老百姓更信賴我們基層醫院,有這個能力去為他們提供好的服務,這兩個方面共同努力吧,慢慢地改善這些情況。
軍山街衛生院門診部主任 丁明超:是,其實我們醫生還是都想做事。
留不住人才,做不了手術,即使外出就醫會增加成本,病人也會跟著走;而病人越少,醫生的業務能力就越得不到提高,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在和當地衛生部門、衛生院醫護人員的座談中,胡豫認真記錄下了大家希望嚴格對醫生培訓的考核,提高醫護人員業務水平;開展體制機制改革,補充基層人才隊伍等的意見建議。
武漢開發區衛計局局長 陳祖芳:我建議建立一種柔性的人才管理的這種制度,打破原來體制內的事業編制公開招,叫區醫街用,或者區招街用,我是區的醫生,我被協和西院招聘的,我是關系在協和西院,然后我派到下面軍山來使用,實際上讓他有一定的歸屬感。
除了問題、建議,在調研中,醫療信息平臺建設對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提升的作用,也讓胡豫印象深刻。
今年1月,軍山街衛生院新建成了聯系上級醫院的遠程心電中心,醫生拿不準的心電圖可以第一時間上傳,得到專家的快速診斷并轉診。2月10日,年近7旬的許連生到衛生院拍了一張心電圖,通過上傳遠程心電中心確診為心梗后,他直接被送進了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的手術室。
全國政協委員 胡豫:從你發病到送到醫院多長時間?
病人家屬:不到兩個小時。
醫生:我們給他算的時間是11點半發病的,十二點一刻左右發的第一個心電圖,一點半之前手術結束的。
全國政協委員 胡豫:從救護車直接上手術室的。這個很幸運啊,晚一點都不行,超過兩個小時就危險了。
啟用1個多月以來,軍山街衛生院已經上傳了30例危重的心電圖,有2位急需手術的患者第一時間得到了救治。
軍山街衛生院院長 李斌:如果像這樣持續一到兩年,我們心內科的醫生水平肯定會提高。
全國政協委員 胡豫:在老百姓當中的這個聲譽,他就曉得這個地方是可以搞這個急救的。
無論是問題還是經驗,胡豫都認真傾聽,仔細詢問。梳理這一年多的調研情況,他認為要提高基層醫療的服務能力,通過信息化手段下沉優質醫療資源是一個好辦法,而更重要的是,他建議應該加快推進縣域內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縣醫院的醫共體建設,實現醫務人員、患者在醫共體內合理流動。
全國政協委員 胡豫:在醫共體里面人財物是打通的,人員可以自由調配,這樣就更有利于方便人才的培訓,職業生涯的提升,以及績效的鼓勵等措施的發揮;鶎俞t院可以到他的龍頭醫院來學習,龍頭醫院可以派醫生進行指導和幫扶,這種人才的流動在醫共體里面就更加容易實現,運轉的效率更高。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