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德山:不到1公里死了1400多人
93歲的吳淞曾參與常德會戰(zhàn),回憶自己首次對日作戰(zhàn)的12小時
本報常德訊“當(dāng)時日本人的飛機飛得很低,我們都可以看到飛行員的臉。他們的子彈打出來是品字形的,打出來‘砰砰砰砰砰’!93歲的吳淞身穿袈裟,坐在輪椅上,慢慢地回憶那段歷史,F(xiàn)在,他有另一個身份——乾明寺法師釋來空。
6月25日,聯(lián)合采訪團抵達常德。曾經(jīng)慘烈的常德會戰(zhàn)已在這座城市煙消云散,留下的是一座紀念碑和越來越遠的回憶。
1938年,吳淞16歲,正準備進中學(xué)。當(dāng)時,剛好是“七七事變”爆發(fā)第2年,“白天晚上都有飛機飛來飛去,感覺讀書是讀不成了”。當(dāng)時,滿大街都是抗日救亡的宣傳標語,這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赴國難”的12字標語,讓吳淞印象深刻。
“我想,我沒有錢,但是我可以去當(dāng)兵!本瓦@樣,吳淞放棄了繼續(xù)讀書的念頭,參軍成為了一名軍人,并在1942年進入黃埔軍校受訓(xùn)。
1943年,吳淞從黃埔軍校畢業(yè),隨后被分配到第10軍第3師第9團。在這之前,吳淞并沒有參加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對日作戰(zhàn)。他也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參加的第一戰(zhàn),就如此慘烈。
當(dāng)時,第3師受命,搶占已被日軍攻占的制高點——德山。“從1943年11月30日上午6點到下午6點,整整打了12個小時。”吳淞回憶,從德山乾明寺到街上,不到一公里,死了1400多人。
最終,德山被拿下,但日軍并不甘心。第二天,日軍派出100架飛機,對德山發(fā)起了猛攻。
電影《喋血孤城》中,有這樣一組鏡頭:一個重機槍連連長接過死去戰(zhàn)友手上的機槍,對著低空飛行的敵機猛射,低空飛行的敵機將這個連長打得血肉模糊。這個鏡頭便源自于吳淞的親眼所見。
當(dāng)時,第9團的團長是35歲的張慧民。他本可以用電話指揮作戰(zhàn),但為了勝利卻親自跑到前沿陣地,作戰(zhàn)、督戰(zhàn)。
“當(dāng)時,日本人的飛機飛得很低,我們都可以看到飛行員的臉。他們的子彈打出來是品字形的,打出來‘砰砰砰砰砰’。張慧民從頭到腳都中了彈,簡直看不到真面目了。”吳淞說,看到團長犧牲了,重機槍3連連長封全善從士兵手中接過一支步槍跳上壕溝,對著敵機的油箱舉槍就射。最終,封全善也犧牲了。那時,他才結(jié)婚不到一年。
德山爭奪戰(zhàn)的慘烈觸目驚心。如今,吳淞選擇守在昔日戰(zhàn)場旁的寺廟里,出家念佛,為戰(zhàn)友們超度。
記者楊杰妮實習(xí)生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