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追夢人——記開春后的在閩臺胞
人勤春來早,正月十五剛過,作為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福建,從城市到農村,處處都有臺胞忙碌的身影。
調出好味道
在福州馬尾的咖啡豆烘焙工廠里,臺青郭屹凡已經開始給學員做培訓。2023年,他在福州馬尾創辦了一家咖啡豆烘焙工廠,寬敞的廠房也讓他的培訓想法得以落地。于是,郭屹凡便把工廠、門店和培訓三合一。從去年6月開始,每個月辦一期培訓班,一次培訓三四十人。
“來學習的都是咖啡業者及愛好者。這兩年,我們與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合作,進行咖啡師職業技能等級培訓。從咖啡豆的挑選、烘焙到咖啡沖泡等各個環節進行傳授,希望更多人喜愛咖啡文化。”郭屹凡說。
2016年,郭屹凡從臺灣來到福州創業,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創辦了“拎咖啡”品牌。2019年,他在福州鰲峰坊開了第一家門店,如今他已擁有4家門店。郭屹凡還通過咖啡賽事、展會等認識了許多大陸咖啡業者。
與市面上的連鎖咖啡品牌不同,“拎咖啡”的倉庫里存儲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可以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進行烘焙、供貨。目前,“拎咖啡”已經成為大陸幾十家咖啡店的供貨商,去年實現了幾十噸的銷售量。郭屹凡告訴記者,在大陸,咖啡已經不只是一種飲品,還是一種社交產品,廣受年輕人喜愛。這幾年“拎咖啡”的業績每年都以20%到30%的速度增長。
為了更好地拓展市場,郭屹凡還研制出了幾款迎合福州年輕人口味的新品。比如,福州本地人喜歡濃濃的花生醬香,于是,郭屹凡便研制出一款以“虎糾咖啡”命名的混合著花生醬口味的濃香拿鐵。目前,他正在嘗試將福州的茉莉花茶與咖啡結合,讓福州咖啡更具地方特色。
練出好狀態
因為專注,所以專業。如同郭屹凡對咖啡的執著,臺灣教練涂曾祐對棒球的執著,讓他在平潭澳前小學一待就是3年多。
16日,平潭澳前小學棒球隊迎來了新學期的第一場訓練。綠茵場上,涂曾祐帶著棒球少年們不停地擊球、揮棒、奔跑,帶著涼意的海風絲毫不影響孩子們對訓練的熱情。
從廈門大學體育專業畢業后,來自臺灣屏東的涂曾祐來到平潭,于2021年正式成為澳前小學的棒球教練。經過3年多的努力,從孩子們對棒球一無所知,到基本完成棒球隊的梯隊建設,涂曾祐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現在我主要負責校隊U12(年齡12歲以下)組別的訓練工作,一共有23名隊員,都是從U10組(年齡9~10歲)一步步打比賽升上來的,隊伍已經比較穩定并且具備實力。”涂曾祐說,為了保持訓練強度,現在每周二、四、五和周末,校隊都會進行集訓。“孩子們很喜愛這項運動,訓練時非常積極認真。”
為了讓棒球隊開闊視野,這兩年澳前小學棒球隊還積極參加各種賽事,在與強隊的切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涂曾祐帶領的平潭綜合實驗區聯隊在2024年福建省青少年棒球聯賽中,取得了3個分站全勝的好成績。
元宵節剛過,涂曾祐一邊帶著孩子們恢復基礎訓練,一邊按照戰術安排,在隊內打一些模擬比賽。“我希望隊員們以最好的狀態迎接3月份舉辦的平潭綜合實驗區青少年棒壘球校際聯賽。”涂曾祐說。
育出好種苗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廣袤的鄉村正成為臺胞追夢逐夢的熱土。
正值春耕備耕時節,在連江縣丹陽鎮福州昌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大棚內,遍布四處的傳感器讓智能育苗溫室大棚“耳聰目明”,綠油油的西瓜苗、苦瓜苗、辣椒苗長勢喜人,即將種在大陸各地的田間地頭。
“從早到晚來拉苗的車不斷,忙得一口茶都喝不上,今年會是個豐收年。這一季我們共培育了600余萬株種苗,現在已經出貨了上百萬株,包括西瓜、甜瓜、苦瓜、南瓜和辣椒苗。”來自臺灣嘉義的臺農張鎧礦高興地說。
2013年,張鎧礦和妻子鄭秀玉創辦了昌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各類瓜果蔬菜嫁接苗的生產及實生苗種苗的培育。截至目前,公司先后引進西瓜、苦瓜、黃瓜、西紅柿、辣椒等近百個臺灣果蔬良種,成為遠近聞名的現代農業集約化育苗生產基地,年產出種苗2000多萬株,先后被評為福建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基地引入了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基地內每一個育苗大棚都配備了智能傳感器和實時監測系統,能夠精準采集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關鍵數據,通過云端平臺進行實時分析和調控。鄭秀玉告訴記者,得益于科技賦能,他們的種苗品質好、產量高,產出的苗棵棵都“名花有主”,客戶要先預訂,他們再安排生產,除了本地訂單,外省來拉苗的貨車一輛接一輛,種苗遠銷河南等地。
“黑科技”扎根的背后,是福建惠臺利民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據了解,除了享受到物聯網硬件設備建設補貼外,昌育農業還在稅收、用地、農機購置等方面享受到很多優惠,為公司發展壯大注入了活力。
“接下來,我打算從臺灣再引進一些新品種,帶著周邊農戶一起種植。比如西瓜新品種,因為這兩年小西瓜的風頭蓋過大西瓜,比較受消費者歡迎,我們會根據市場情況不定期調節生產,爭取把名聲打得更響。”站在育苗大棚里,張鎧礦和妻子信心十足。
講好家國事
新春剛過,負責平和縣遷臺記憶展示中心修建工作的臺青李志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臺灣霧峰林家商討新一年的合作計劃。
去年12月,平和縣遷臺記憶展示中心在五寨鄉埔坪村揭牌成立。該展示中心建設歷時3年。其間,李志章除了扎根埔坪村指導修建工作外,還頻繁回臺拜訪霧峰林家后人。
霧峰林家是臺灣望族。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開臺先祖林石與族人一起,從故鄉埔坪跨海到臺灣墾荒。伴隨著臺灣的歷史沉浮,這個家族歷經興衰起落,始終與國家、民族同命運、共前進,堅守愛國愛鄉情懷,同時也開啟了與埔坪林家的兩岸故事。
2021年底,李志章應邀到埔坪村開展鄉建鄉創工作,在了解到埔坪林家與霧峰林家的深厚淵源后,主動承擔起平和縣遷臺記憶展示中心的建設項目,希望能還原霧峰林家及其他林氏后人的遷臺故事,用史實佐證兩岸一家親。
“平和被稱為‘大陸遷臺第一縣’,有300多萬臺胞的祖籍地在平和,而埔坪林家與霧峰林家的故事正是其中的代表。”李志章告訴記者,展示中心已與霧峰林家宮保第達成共識,將結成“姐妹館”,以共同辦展、共享史料、同辦研討會等形式,攜手保護祖先留下的文物史料,為子孫后代留下這些珍貴的歷史記憶。
據介紹,平和縣遷臺記憶展示中心共分三期建設,目前已基本完成前兩期主體建筑、展館的建設及展陳的布置。現在啟動的第三期建設,將借鑒霧峰林家宮保第的經驗和做法,開展產業配套提升。
今年春節,平和縣遷臺記憶展示中心迎來了一批批參觀者,他們中絕大部分都是學術團體,專程來此開展閩臺歷史文化研究與調查。“新的一年,我們將通過手作體驗、文創產品售賣、舞臺展演等形式,吸引更多兩岸民眾走進展示中心,近距離了解認識這段故事,探尋兩岸的歷史淵源。”李志章說。
從安居到樂業,從追夢到圓夢,越來越多臺胞像郭屹凡、涂曾祐、張鎧礦、李志章一樣,在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一展才干、努力拼搏,以“新居民”的身份融入“新家園”,與福建民眾攜手共繪未來美好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