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青少年棒壘球交流聯誼活動:書寫友誼與成長的故事
東南網2月9日報道(記者 盧金福 文/圖)“這幾天的活動,內容豐富,讓我們師生、家長收獲滿滿,感受到和樂融融一家親。”今日,來福州參加“青春相約·融通未來”2025年閩臺青少年棒壘球交流聯誼活動的臺灣交流團結束了4天的行程,由廈金“三小通”返回臺灣,他們紛紛表達了對此次福州之行的難忘之情,期待下次再來福州。此次活動以棒壘球運動為媒介,不僅有激烈的交流賽,還安排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參訪學習,兩岸青少年在棒壘球競技與文化探索中,書寫友誼與成長的故事。
在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臺灣交流團成員沉浸式感受二附小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并與福州中小學生共同寫“福”字,一起制作掐絲琺瑯發簪、金箔畫書簽,體驗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藝。兩岸師生代表還在學校攜手種下“連心樹”,寓意兩岸情誼深植心田,期待未來枝繁葉茂,為兩岸共繪“同心圓”增添了一抹盎然春意。
臺灣臺中市德芙蘭小學六年級林沅霆現場寫了一幅“福”字,他說:“這是我第一次來福州,這是一座很漂亮的城市,通過活動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還見識到很多非遺傳統技藝。”
在福州市錢塘文博小學,兩岸青少年開展了棒壘球交流賽,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揮棒、擊球、跑壘、傳接……賽場上,隊員們全力以赴,配合默契,每一次揮棒、每一次接球都展現出強烈的團隊精神和深厚的同胞情誼。比賽結束后,孩子們相互擁抱、鼓勵,這份超越比賽勝負的真摯情感,成為他們記憶中最為珍貴的財富。
“第一次和大陸朋友打棒壘球,很開心,大家都很熱情。”德芙蘭小學的學生金詠盛說,通過交流賽,不僅提升了各自的打球技巧,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在為期四天的活動中,主辦方還組織臺灣青少年走進福州鎮海樓、中國(福建)船政文化博物館、臺灣會館等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地標性建筑,讓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探尋兩岸文化的根源,深切感受兩岸割舍不斷的血脈親情。煙臺山的自然風光、三坊七巷的歷史底蘊、“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的璀璨燈光,都吸引了臺灣青少年駐足觀賞、流連忘返。
此次活動匯聚了兩岸共150名青少年,其中臺灣交流團成員30人。“小朋友們第一次來大陸都很興奮,也感受到了大陸同胞的熱情招待,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德芙蘭小學家長會長曾裕圓表示,兩岸小朋友玩在一起,是非常好的體驗,可以通過活動交流促進融合,增進友誼。
“參加交流活動讓孩子增長見識。”家長洪君瑜是第一次來福州,她還特地了解了福州小學的相關課程,她表示,福州小學課本內容豐富,基礎比較扎實,學校有小提琴合唱團、演講、體育、科技等不同的興趣班,讓孩子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
德芙蘭小學校長古金益說,棒壘球在福州是一項小眾運動,但在臺灣校園十分普及,希望借助此次交流活動,搭建起雙方友好交流的平臺,未來進行包括棒壘球在內的各個方面交流。在參訪中,他對福州小學的教育理念、智慧校園建設等大為贊賞,他希望未來雙方在教育上可以互相取經。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臺聯、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婦聯、福州市臺聯主辦,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福州市錢塘文博小學和臺灣運動文化教育發展協會、臺中市德芙蘭小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