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金“同城生活圈”讓臺胞真切感受大陸言出必行
近年來,福建省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和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是多年來備受關注的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建設,得到了金門同胞的全力支持。
2019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提出,要率先實現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地區的通水、通電、通氣和通橋,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
2023年9月1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簡稱《意見》)公布。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首次就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出臺的政策文件。其中,第十一條明確指出,實施金門居民在廈門同等享受當地居民待遇,率先推動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打造廈金“同城生活圈”,深化廈門大學與金門大學校際交流合作。探索廈金共同建設基礎設施的模式,加快實現與金門的電力、天然氣和橋梁連接,支持金門共享廈門的新機場。
在福建全域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過程中,金門與廈門因地理位置相近,形成了天然的區位優勢。
首先,在交通建設方面,作為廈金“同城生活圈”核心項目之一的廈金跨海大橋,規劃已進一步細化,廈門段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初步工程已經啟動。未來,這座大橋將大幅縮短金門與廈門之間的通行時間,促進人員和貨物的流動。而廈金“小三通”航線,也已經恢復到以往水平的載運量與密集度。
其次,在社會融合層面,據《金門縣人口分析》統計,到2024年12月底,金門戶籍人口總數為143601人。其中,有近3萬人在廈門購置了房產,還有大量金門居民在廈門生活、學習、就業、創業,往返于兩岸的“廈金族”數量相當可觀。且由于歷史背景的影響,廈金兩地互為祖籍的居民形成了一定規模,成為鞏固兩地親情認同與社會聯系的重要紐帶。因此,廈金兩地在社會、經濟和文化等多個領域的融合已具備堅實基礎,這群“廈金族”正是廈金“同城生活圈”的生力軍。
再次,在經濟與商業合作領域方面,金門各界積極融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通過廈門片區與金門經濟發展合作平臺的啟用,推動雙方在物流、貿易和金融方面的緊密合作。廈金兩地的經濟合作制度化不斷完善,致力于建設廈金共同市場,增強中華民族經濟的整體實力。在產業合作、人員自由流動、民生物資共享、基礎設施共建以及環境資源保護等方面,雙方積極推進與落實,努力構建廈金“同城生活圈”,并有效融入閩南區域的協同發展體系。
在廈金“同城生活圈”建設和兩地深度融合發展過程中,廈門為金門居民提供了更多優惠政策。在落實“同等待遇”的基礎上,給予金門居民“類市民”身份,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在地意識和歸屬感。金門也應提供更便捷和友好的政策,鼓勵廈門居民前往金門旅游、研學、購物和投資,營造“廈金一家親”氛圍,進一步增強兩地民眾之間的認同感和凝聚力。
展望未來,廈金“同城生活圈”的發展將繼續朝著更高效、更融合的方向前進,成為福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實踐典范。同時也讓廣大臺灣同胞切身感受到廈金“同城生活圈”的承諾與行動,體現祖國大陸是真心實意照顧臺灣同胞,并且說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