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探訪浙江“臺胞之鄉” 臺屬新生活折射海島發展
中新社臺州2月1日電 題:探訪浙江“臺胞之鄉” 臺屬新生活折射海島發展
作者 傅飛揚
清晨6時30分許,在浙江臺州玉環市雞山島,當海天交界處泛起一抹淡淡的魚肚白,臺屬鄧錦蘇駕駛觀光車,準時將需要坐船前往縣城的島民送至漁港碼頭。
大約45分鐘后,當天第一批游客抵達碼頭,三五成群朝著觀光車走來。“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雞山島,我們觀光的第一站是3D彩繪碼頭,墻上畫的大黃魚、帶魚、鯧魚是海島的特色……”在熱情洋溢的解說中,鄧錦蘇忙碌的一天開始了。
“雞山島曾經是默默無聞的‘過路島’,成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后吸引了一波流量,后來又隨著‘闖海節’出圈,如今成了社交平臺上的網紅島。”春節假期,鄧錦蘇受訪時表示,近年來,隨著文旅業發展,臺屬們的海島生活不斷發生著新的變化。
雞山鄉是玉環市臺胞臺屬最多的鄉鎮,也被稱為“臺胞之鄉”,當地以“血緣之根”“鄉土之親”為主題,建設了兩岸根親文化園、臺胞之家等。
雞山島上有常住人口500余人,其中臺屬達到五六十人。出生于1963年的林文彪是雞山鄉臺聯會名譽會長,從小在雞山島長大。逢年過節,他都會聯系遠在臺灣的雞山籍臺胞,代為探望他們在島上的親屬。
“我有兩個舅舅在臺灣,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后,二舅來雞山島還帶著舊衣服送給我們穿,那時島上拿得出手的只有魚干和蝦米,我們給他裝了滿滿兩大箱。”林文彪感慨道,近年來,舅舅的后輩們再來雞山島,一上岸就被民宿、咖啡館、文創產品等新業態吸引,樂呵呵地拍照打卡。
2021年,三位來自上海的創業者在雞山島上開起了“望·福里”民宿,臺屬陳梅女應聘成為民宿工作人員,實現通勤路程15米的就業。
“我今年60歲了,原來是補漁網的漁家女,現在學會了操作電腦、咖啡拉花等技能,還能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打成一片,親朋好友都說我‘越活越年輕’了。”陳梅女笑言。
數據顯示,2024年雞山島接待游客19.6萬人次,目前島上共有民宿、營地、咖啡館、餐飲店17家,帶動100多位村民增收。
除了觀光車駕駛員,鄧錦蘇還是民宿“夢瀾海悅”的主理人。“2021年,我和哥哥感受到了雞山島打造沉浸式度假海島的決心,把家里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5個房間在春節假期、國慶假期等旅游旺季都是滿客。”
蛇年春節前夕,89歲的雞山籍臺胞朱臨土回鄉參加親戚的婚禮,又一次來到島上。
“1987年以來,我前前后后回雞山島20多次,每次來都有新的變化——過去堆滿漁獲、無處落腳的碼頭變得五顏六色,曾經拋荒的山頭成了年輕人的露營地……”朱臨土表示,只要走得動,他每年都會來,人不能忘了自己從哪里出發。
這幾天,鄧錦蘇忙得不可開交,駕駛觀光車接送游客之余,還要收拾民宿房間。但她樂在其中,事事親力親為,珍視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煩惱”。
夜幕降臨,雞山島上的民宿、咖啡館、餐飲店亮起盞盞小燈,與遠處的燈塔和天上的月光交相輝映,靜待朝陽升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