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人點贊“兩路”精神
以“尋美川藏線”為主題的第五季“掌上蜀show”兩岸新媒體體驗采訪活動近日在四川舉辦。8天時間里,40余名兩岸媒體記者、自媒體人跨越1500多公里,走訪成都市、雅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4個市州的20個點位,飽覽沿途的壯美風景,觸摸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脈搏,感受頑強拼搏、催人奮進的“兩路”精神,見證祖國西部的山川之美、文化之美、產業之美、天路之美。
“這里面包含了許多優秀品質”
在祖國大陸的西部,有一條蜿蜒盤旋的公路。它翻越崇山峻嶺,跨越大河激流,橫穿大斷裂帶;它傾注了十余萬筑路人的血與汗,歷經4年多時間建設通車。它就是被稱為“高原天路”的川藏公路。
1954年,川藏公路建成通車。70年前,11萬筑路人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世界上條件最艱苦、地形最復雜、工程建設最具挑戰性的川藏、青藏公路,創造了公路建設史上的世界奇跡,孕育了偉大的“兩路”精神。
在川藏公路通車70周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兩岸媒體人走進川藏公路博物館,深入了解川藏公路波瀾壯闊的筑路史,感觸頗深。“原來它的開發過程這么難,第一次知道‘兩路’精神,讓我很震撼。這里面包含了勇氣、毅力、犧牲、團結、合作、互助等許多優秀品質。”臺灣青年徐銘鴻感慨道,正是在“兩路”精神的激勵下,中國接續創造了港珠澳大橋、西成高鐵秦嶺隧道群等一項項舉世矚目的奇跡。
“感謝你們的披荊斬棘,才有了現在人們的美好生活。”在川藏公路博物館的游客留言本上,臺灣自媒體人劉博儀寫下自己的參觀心得。
“今天來到川藏公路博物館,非常有紀念意義。”四川大學臺生彭子琪在社交平臺發表感受說:“走在這條路上,我們能夠看到過去,經歷現在,展望未來。”
“老百姓的荷包鼓起來了!”
公路通車了,交通發達了,前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開飯店的、開賓館的,生意紛紛來了。早上還在山上采的松茸,下午就送出去了!各種特色產品越賣越好,傳統風土人情成旅游亮點,老百姓的荷包鼓起來了!”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工作人員陳躍向兩岸媒體人介紹。
在甘孜州爐霍縣,兩岸青年共同出鏡完成了一次特色農牧產品直播,向海內外網友介紹食用酪蛋白、牦牛肉干、俄色飲品等當地特色農牧產品。“這里很多產品都是我在臺灣沒有吃過、沒有見過的,讓我大開眼界”“俄色茶很好喝、很清口,這種天然綠色的雪域高原產品在臺灣一定會受歡迎”……大家紛紛當起“產品推介官”,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在甘孜州瀘定縣瀘橋鎮咱里村,兩岸媒體人走進藏族姑娘方圓的家。今年30歲的方圓藏文名字為青米拉措,丈夫馮林德是漢族。“生活上有什么不一樣?”“飲食習慣都能適應嗎?”“結婚辦的什么樣式的婚禮?”……面對大家的問題,靦腆的方圓笑著回應,兩人的生活習慣并沒有因為民族差異而不同,雙方早已互相適應、融合在一起。
“我好像去到了一個親戚家,他們想要把家里最好吃的東西拿出來招待我們,特別親切,沒有距離感。”臺灣青年吳冠穎感動地說,“來到這兒讓我有種回家的感覺,兩岸同胞真的就是一家人。”
“臺灣的小伙伴們,趕快來玩!”
318國道川藏公路段被譽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沿途分布著高山峽谷、草甸森林、湖泊雪山等絕美自然風光。“終于明白為什么別人常說‘此生必駕318’,這條路線真的太美了。”吳冠穎感嘆,不管是路上的風景,還是少數民族的風情,都深深地吸引著她。
“美得讓人說不出話!”在擁有絕美星空與茫茫云海的牛背山景區,臺灣自媒體人劉騏樂坦言第一次看到這么壯觀的景象:藍天純凈而廣闊,遠處的貢嘎雪山威嚴矗立,團團云海在腳下緩緩飄動……“臺灣的小伙伴們,趕快來玩!”劉騏樂說。
在茶文化重要發源地雅安市蒙頂山,臺灣《旅讀》雜志企劃主編曾令愉見到了古老的千年老茶樹,特別感動。“這里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地方,有兩岸乃至世界茶文化最初的根基,兩岸文化的血脈也凝聚在那千年的茶香里。”
在有著“中國地質百慕大”之稱的甘孜州道孚縣墨石公園,兩岸媒體人驚嘆于眼前這片糜棱巖石林,奇石怪巖連綿起伏、重巒疊嶂,蔚為壯觀。令人贊嘆不已的還有別具民族風情的馬爾康卓克基土司官寨、理縣畢棚溝、超級工程“川藏第一橋”興康特大橋……曾令愉說,回到臺灣后,會用鏡頭和筆將所見所聞分享給更多的島內朋友,希望吸引更多人來到大陸,看看這里壯美的山河,感受這里厚重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