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皮、縫線、包裝……連日來,在連城縣廟前臺商投資工業集中區內,宏國運動用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片繁忙,工人們正抓緊趕制出口美國的訂單。這是臺商廖芳洲老先生投資1100多萬元,創辦的以生產棒球手套為主的體育用品公司。自2006年底“相中”連城后,廖芳洲扎根連城一晃近9年時間。在他的帶動下,廟前臺商工業園先后落戶了久和運動器材、牡丹亭體育用品、欣宜工貿等多家臺商企業,使得廟前成為了大陸棒球運動系列產品最集中的生產基地。
臺商投資的福地
在公司的產品陳列室,棒球、棒球手套、棒球棍等棒球系列產品琳瑯滿目。“我們的產品在海外市場名氣很大,消費者認可度高。”廖芳洲說,他這一輩子都在與棒球打交道,而這些產品成果都是來連城后取得的。
2006年以前,廖芳洲在菲律賓辦廠生產棒球手套,由于當時大陸生產成本較低,加上出臺不少優惠臺商發展的政策,于是他便想來大陸發展。
“什么時候都有空,周末我們也可以上門服務。”時任廟前鎮黨委書記的邱大武對廖芳洲說的這句話,讓他至今仍記在心上。“這里民風淳樸,是臺商投資的福地。”經過一番考察,廖芳洲決定將工廠搬過來,在連城投資。
接下來,選擇廠址、項目環評、廠房建設等一系列問題,都在鎮里各部門的配合下,順利推進。“在辦廠的過程中,我想邀請鎮里干部吃頓飯表示感謝,可他們總是找各種理由回絕,說‘廖先生來這里投資不容易,做好服務是我們分內的事’。”正因為如此,廖芳洲成為了第一個到連城縣廟前臺商投資工業集中區投資的臺商。
一家三口安了家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讓以純出口為主的宏國公司受到嚴重沖擊,大筆貨款在國外無法回籠,企業資金鏈幾乎斷裂。鎮里獲悉后,迅速聯系縣擔保中心和農業銀行,為企業提供了200萬元的貸款,助其渡過難關。
一天夜里,廖芳洲突發急性腸炎被送進該鎮錳礦醫院治療。醫生、護士細心治療、周到服務,鎮領導也連夜趕到醫院看望、慰問。同胞的關愛,讓他感動不已,更堅定了他投資連城的信心,并成為當地義務的“招商宣傳員”。
2009年,廖芳洲先后邀請了6批次來自日本、菲律賓以及臺灣地區的客商前來考察、洽談項目,并成功引進了久和運動器材、牡丹亭運動用品等4家臺商企業,共同打造棒球產業,形成了一條較為完善的棒球產業鏈。
“如今,我們一家人大部分時間都在連城,吃住都在公司里,過得很開心。”2010年,廖芳洲的女兒也來到這里,負責幫忙聯系業務,一家三口在連城安了家。
用行動回饋社會
在成功創業的同時,廖芳洲也不忘回饋社會。
員工小曹的丈夫患了糖尿病,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今年8月底,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的學費還沒有著落。廖芳洲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不但預支工資給她解困,還召開廠務會,發動員工捐款,并通過他創立的“相對幫扶基金”幫助她走出困境。
“相對幫扶基金”,不但是廖芳洲關愛員工的一種方式,也可以提高員工互助合作精神。員工只要有困難,就可以向公司工會提出申請,廠務會通過后,再發動員工捐款,員工捐多少錢,“相對幫扶基金”也捐出相同的金額。這些年來,公司有11名員工先后以這種方式得到過幫助。
“棒球是臺灣第一運動,連城開展棒球運動,能夠促進海峽兩岸體育文化交流。”為使棒球運動在連城發展起來,廖芳洲聯合其他臺商先后為全縣中小學校棒球培訓無償提供價值10多萬元的運動器材。從2012年起,在他的聯系幫助下,廈門大學臺籍棒球主教練張添均來蓮開展5期棒球培訓班,先后培訓人員1000多人,并協助組建了6支學生棒球運動隊。此外,他還捐資修橋鋪路、資助貧困學子,并被推選為連城法院的人民陪審員,用行動回報社會。
“連城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為這個城市的成長而欣喜,我愿意在這里長久地發展下去。”廖芳洲說自己已經融入連城,希望下一代接力自己的事業,把公司經營得更好。(通訊員陳析興 鄒曉軍)
[ 責任編輯:黃露佳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黃露佳
原稿件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