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會長身份訪臺的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19日表示,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過去五年是兩岸旅游交流合作發展速度最快、成果最豐的時期。
19日在臺北舉行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圓桌會議上,邵琪偉的此番發言,獲得許多與會者的認同。
1987年,臺灣方面開放老兵到大陸探親、旅游,打破了兩岸自1949年以來長達38年的冰封期。上世紀90年代,兩岸旅游雖有互動,但總體來說,還處于單向和小規模交流的局面。隨著旅游業在兩岸各自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兩岸旅游業界推動交流合作的訴求更加迫切。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實現歷史性突破,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大陸普通居民“圓夢”臺灣游。
五年來,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全面開放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赴臺團隊旅游,啟動了26個城市赴臺試點個人游,和海峽西岸地區20個城市赴金門、馬祖、澎湖個人旅游,大陸赴臺旅游組團社增至216家。兩岸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旅游市場監管、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合作機制,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品質總體良好。
兩岸已形成互為重要客源市場的穩定格局。大陸是臺灣第一大入境旅游市場,臺灣是大陸第三大入境旅游市場;從2010年開始,大陸地區已超越港澳地區及日本,成為臺灣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第一名,去年臺灣居民赴大陸人數超過534萬人次,兩岸旅游往來人數合計已逾800萬人次。雙向旅游交流人數從2008年的470萬人次增至2012年的792萬人次,年均增幅14%。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人數從開放第一年的36萬人次增至第五年的208萬人次,年均增幅55%,五年來累計赴臺旅游總人數620萬人次。旅游成為兩岸人員往來的主渠道。
兩岸旅游交流合作促進了兩岸旅游市場共同繁榮發展,在拉動兩岸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擴大消費、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五年來,據相關統計,臺胞在大陸旅游消費約277億美元,大陸游客在臺旅游消費近156.8億美元。通過旅游方式,兩岸同胞實現了多渠道、大范圍、多層次交流。通過不同階層人員間雙向面對面的交流互訪,密切了相互聯系,促進了相互了解,增進了相互感情,拉近了兩岸人民心與心的距離。
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游協會會長謝謂君表示,大陸旅客來臺旅游人數的增長,相繼帶動旅館投資及觀光相關產業的發展,尤其近五年來臺灣旅館共增加了524家,投資金額超過新臺幣1126億元,預計到2016年將再增加453家,預計投資金額超過新臺幣1920億元。
曾任臺灣觀光局長的臺旅會董事賴瑟珍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五年來,大陸居民來臺旅游,加上來臺探親、從事商務等交流活動,估計帶給臺灣約4800億元新臺幣。兩岸旅游交流對臺灣的影響,給她最深的印象是“一業興,百業旺”。
同時,兩岸旅游“小兩會”建立了旅游定期工作磋商機制,共同創建了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圓桌會議,海峽兩岸臺北旅展等新平臺的作用日益明顯。兩岸分別在臺北和北京設立了海旅會臺北辦事處和臺旅會北京辦事處,成為兩岸分隔61年后首次互設具有官方背景的常設機構,為兩岸建立更多層次更廣領域交流合作平臺發揮了先行先試作用,具有里程碑意義。
邵琪偉指出,在兩岸旅游交流合作過程中,兩岸旅游業界始終秉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不指責的承諾,以真誠的態度、包容的胸懷,創新的精神、共贏的理念,逐步建立完善了各項機制,搭建了多元化交流合作平臺,堅持用發展的眼光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他說,“雖然這一路走來實屬不易,取得的成果也固然讓我們感到欣慰,但更顯得彌足珍貴的是雙方形成的共識和取得的經驗,這是兩岸旅游交流合作持續不斷向前發展的寶貴財富!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URL:http://www.chinanews.com/tw/2013/07-19/5064442.shtml
原稿件作者:黃少華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