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采訪期間,記者曾在高雄佛教圣地佛光山小住幾日,體會“出家生活”。
“過堂”是一定要體驗的。中午,我和叢林佛學院畢業生黃郁涵一起排隊走進云居樓,食堂里約有千名信眾,其中還有幾個“外國和尚”。音樂響起,信眾雙手合十唱起佛樂,十幾位戴著圍裙的僧侶開始分飯,我看了眼前的飯菜:豆腐青菜,一碗粉絲湯,還有一只小小的香蕉。
唱完歌開始吃飯。飯菜的味道相當“樸素”,吃了幾口便索然無味,我放下碗筷,但旁邊的黃郁涵小聲說,“飯要吃干凈!狈鸸馍椒◣煶Uf,“要對飯菜負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边^堂還有個規矩,要等到最后一個人吃完飯,大家才唱歌。
在佛光山行走,會遇到許多出家人,不論認識與否,他們都會微笑著向你點頭致意!八麄兊男θ菔钦嬲\的。”黃郁涵是我在佛光山偶遇的一個女孩。她曾在佛光山叢林佛學院讀了幾年書,畢業后到了一家幼兒教育機構做老師。黃郁涵告訴記者,留在佛光山的師兄師姐們“才華各異”,“每個人都有真功夫!
此言不虛。記者在佛光山居住的幾天里,恰好趕上兩年一度的“親屬大會”。在迎接僧侶親屬的歡迎晚會上,有動感音樂、熱歌勁舞;還有和尚編排的幽默話劇,表演逼真,場上笑聲不斷。不得不說,這顛覆了我對“出家人”固有的“呆板”印象。據說,佛光山的星云大師年輕時還是“灌籃高手”。“在佛光山,許多僧侶都多才多藝!狈鸸馍饺碎g通訊社社長妙開法師笑著說,“在他們安靜的外表下,都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幾日小住,讓我的心情平靜了許多,正所謂“修身養性,無欲無求!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