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已脫下“貴族”外衣
相對于“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樣國人曾經夢想中的小康生活,周末駕著私家游艇、呼朋喚友揚帆大海,是不是現今人們僅在夢境中存在的又一個畫面?廈門游艇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留典芳給出了否定的回答。“游艇就是私有的非營業性的有動力船舶。”留典芳稱,在美國最低花費535美元就能買到一艘游艇,價格僅相當于4000元人民幣左右。“目前,中小游艇在國際游艇產業中占80%的份額,相信價位在10萬元左右的小艇不少家庭都消費得起。”
11月結束的2010中國(廈門)國際游艇帆船展的銷售業績佐證了留典芳的論斷。僅4天的展會銷售額超過2億元,展會期間成交了36艘船艇,5萬多參觀者與會。據業內估算,其中潛在客戶超過5000人。
臺游艇產業外移首選廈門
游艇一直被喻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機”。全球游艇市場年銷售額達400多億美元,如果加上維修、管理、娛樂等相關費用,每年游艇經濟收入超過500億美元。據了解,大陸游艇年出口約1.6億美元,占全球的比重雖不大,但發展迅速,生產經銷商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等沿海省份。福建又以廈門為主,廈門市游艇出口占大陸三分之一的份額,其周邊集聚了一批游艇制造和出口企業。廈門游艇業已成為“海西”產業的新興龍頭。
廈門市的游艇產業能夠迅速發展,帶動它的是臺資企業。臺灣被譽為“游艇王國”,在世界游艇工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上世紀90年代,臺灣游艇企業紛紛向外轉移,廈門成了首選目的地,唐榮、飛鵬等游艇企業紛紛在當地落戶。
廈門游艇行業協會會長謝啟棟說,廈門市政府對游艇業這一新興朝陽產業大力扶持,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中,規劃了翔安歐厝游艇產業集中區、五緣灣帆船港游艇會所等地塊作為產業發展的平臺,要把廈門打造成海峽兩岸知名的游艇產業制造基地和活動中心。(林娟)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