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節目制作這個行當打拼了這么多年,除了電視機沒有親手制作過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涉足過!1970年開始,從武俠電視劇演員,到電視節目制片人,再到多次擔任臺灣電視劇金鐘獎評審總召,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可算得上這個圈子里的“老江湖”。對于兩岸廣播影視節目交流合作,汪威江覺得腳步應當再快一些,他認為如果兩岸攜手加強在資金、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合作,完全可以重建華語電視節目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汪威江表示,2008年1月起大陸宣布兩岸的合拍劇享受與大陸電視劇同等待遇之后,兩岸公布了大陸藝人赴臺拍攝合拍劇的辦法,臺灣相關方面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振興計劃,其中針對電視劇部分,準備在5年中每年補助臺灣電視劇制作新臺幣7.5億元,同時鼓勵兩岸合拍電視劇等等,這些都顯示了兩岸影視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截至2009年8月,臺灣從大陸共引進了2500小時電視劇,《大宅門》、《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大陸電視劇在島內受到追捧。今年,閩臺兩岸聯合拍攝的電視連續劇《神醫大道公》赴臺拍攝部分外景。此劇也成為兩岸電視劇合作以來第一部赴臺拍攝的電視劇。
汪威江說,大陸電視劇引入島內,最關注的仍然是歷史題材劇,這與兩岸共通的歷史文化背景有關。“但是兩岸影視產業在創作題材上應當更多關注時尚、情感和生活等因素。”汪威江表示,韓劇永遠是將生活和情感等元素作為劇本的核心,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兩岸通過歷史題材劇打開內需市場的同時,也應當加入一些時尚和情感類元素,輔以資金、人才,這樣有助提升競爭力,實現互利雙贏。 (記者 朱力南 )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