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強調說,現階段臺商仍有相當多的優勢,包括資金、技術、管理平均水平均高于大陸;如若臺灣經濟再停滯下去,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經濟發展將在十年內會追上臺灣。臺灣失掉經濟優勢,將會失掉一切。如果要讓臺灣好,就必須設法繼續維持臺灣的經濟優勢。
林毅夫經歷過兩岸社會的變遷,對于臺灣二十多年來的改變,他分析說,1987年臺灣開放探親時,臺灣人充滿自信與豪氣。但是,經過這些年的變化,尤其90年代中、末期后,臺灣人心態有極大轉變,變得仿徨、迷失、對未來缺乏信心;而大陸人民則是從缺乏自信到對未來充滿樂觀。兩岸的變化這么大,最主要源于經濟的發展,在消長過程中,影響到彼此心態變化。
林毅夫指出,大陸方面呼吁兩岸農業合作,臺當局卻態度保守;臺灣的優勢在于技術水平高于大陸,因此,臺灣蔬果可以滿足大陸高端市場的需求。
他認為,臺灣農業應該步上制造業外移大陸的后塵,利用大陸的勞動力和廣大的土地,兩岸優勢互補,這是兩岸現階段合作的最好模式。目前廣東順德有臺商種植蝴蝶蘭,一株售價3到4美元,接單已到2010年;這就是臺灣農民利用技術上的優勢,又利用大陸廣大土地、廉價勞力的成功案例。(郭強)
[ 責任編輯: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