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首臺全國產機組充水調試
6月4日,施工人員在26號機組做清理工作。三峽電站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機組目前已全面安裝完成,可望在6月底前投產發電。三峽工程右岸電站26號機組由哈爾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制造,是我國在引進消化國外關鍵技術的基礎上自主研制的首臺70萬千瓦巨型水輪發電機組。新華社記者熊金超攝
三峽右岸電站首臺機組并網發電在即,三峽右岸電站電力外送通道全線貫通。右岸電站新發電力將主要輸往華中電網和華東電網。這是三峽右岸電站550千伏輸變電線路(6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熊金超攝
新華網三峽工地6月10日電(記者江時強、李志暉)記者10日晚從中國三峽總公司獲悉,三峽工程首臺國產化機組——26號機組經過啟動驗收,已正式進入充水調試階段。
26號機組安裝在三峽右岸電站,是由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獨立制造、擁有部分知識產權的首臺全國產化70萬千瓦巨型機組,是我國通過實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戰略,在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實現的重大水電裝備創新成果。
6月6日下午,三峽右岸電站機組啟動驗收委員會召開專門驗收審查會議,認為26號機組有等級的質量標準均達優良標準,安裝質量優于三峽左岸機組,原則上同意充水調試。9日20時,26號機組開始充水試運行。
中國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三峽右岸機組啟動驗收委員會副主任楊清說,三峽工程擔當了我國重大水電裝備國產化的主力軍作用,26號機組是首臺全國產化機組,采用了全空冷技術,其試運行意義十分重大,不亞于三峽工程首臺投產機組型式試驗的意義。
楊清要求,機組設計、制造、安裝、運行各方都要充分認識26號機組安全穩定調試及運行投產的重大意義,盡職盡責,確保26號機組順利投產發電,并實現“首穩百日”的運行管理目標。
三峽右岸電站機組安裝進入高峰 首臺機組11日發電
6月4日,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工程師在監測三峽右岸電站首臺機組有水調試運行情況。編號為22號的右岸首臺機組額定功率為70萬千瓦,2006年6月份開始安裝,2007年5月初進入無水調試。目前,機組有水調試運行穩定,相關技術參數指標均達到優良標準。 新華社記者 熊金超 攝
新華網三峽工地6月10日電(記者熊金超、李志暉)記者從中國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了解到,三峽右岸電站巨型水輪發電機組的安裝調試進入高峰,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并通過停機檢修的22號機組,將于11日上午并網發電,投入運營。
記者在現場看到,早先已成功安裝完成左岸電站的幾百名葛洲壩集團和中國水利水電四局的工程技術人員,均在各自的崗位忙碌著。幾十名工作人員正在拆除22號機組的檢修腳架。
據介紹,計劃安裝12臺70萬千瓦機組的三峽右岸電站,包括22號機組在內,已有10臺機組全面進入安裝施工或完成安裝,其余兩臺機組均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不久也將開始安裝。
據了解,22號機組是三峽右岸電站第一臺完成72小時試運行并通過停機檢修的機組,其設備由阿爾斯通公司制造,由水電四局機電安裝分局三峽項目部承擔安裝,額定容量777.8兆伏安,最大容量840兆伏安,設計水頭85米。
目前已完成安裝并通過無水調試的26號機組,是我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機組,由哈爾濱機電公司制造,葛洲壩集團安裝。其無水調試的各項指標均達到了設計標準,并已開始充水調試。
據介紹,三峽右岸電站12臺機組,其中8臺為國產機組,4臺為進口機組。2007年計劃投產發電4臺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