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時間、幾千萬元投資 建成具有國際水平的人口數據庫
近200平方米的辦公室里,除了幾十臺計算機主機的低鳴和工作人員敲擊鍵盤的聲音,你聽不到其它聲音——這就是位于北京西北三環路邊一幢大樓內的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
“這里有全國近13億的人口身份信息數據,已經累計接受3000萬次查詢。我們僅僅用5年的時間、幾千萬元投資,就建成了被專家認為具有國際水平、世界最大的人口身份信息數據庫。”陸素冰自豪地說。
長期以來,假身份證給中國的社會安全構成了很大威脅,也給銀行、電信等部門造成了巨大損失。據警方不完全統計,在刑事犯罪中,預謀罪犯九成左右持有假身份證,其中詐騙分子持假證的接近100%。中國每年因假身份證造成的各種損失數以億計。
2001年,公安部開始了“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機構組建、系統需求調研等工作,分別對民政、社保、工商等近30個部門和單位進行了調研。至2003年5月底,中心完成了4個分系統的軟件研發、部署及硬件采購工作,開始投入試運行。當年12月底,完成42個城市2.1億人口的數據整理、加載工作。
“到2006年底,近13億人口身份數據全部入庫,至此,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建設圓滿完成。”陸素冰說“中心提供的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務已在預防和減少假冒欺詐違法犯罪、減少各行業因虛假身份欺詐帶來的經濟損失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多種方式核查身份 既提供便民服務又不侵犯隱私
“9月26日,我所律師在二手房屋買賣業務受理中,經身份證查詢發現,客戶提供的身份證信息是假的,從而避免了一單近50萬元的交易風險。”
“我是一家汽車租賃公司的老板,以前每次租車出去,我總擔心有人拿著假冒身份證將車給黑走了。自從有了身份信息核查之后,我這種擔心再也沒有了。”在身份網的客戶反饋留言板上,很多從中心查詢服務中受益的網友紛紛留言,對身份證查詢服務贊不絕口。
自從2003年底正式提供公民身份信息服務以來,中心已經為銀行、通信、汽車金融、金融監管機構、電子商務、個人征信、物流等行業的1100多個用戶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服務。
“只要通過手機短信(移動短信發送至5110,聯通短信發送到9951),發送被核查人的姓名、公民身份證號碼,幾秒鐘就可以收到‘一致’或‘不一致’的核查結果,如果結果為‘一致’,還可以進一步比對照片。”陸素冰說。
據陸素冰介紹,身份信息核查服務采用先進的網絡和計算機技術,已覆蓋全國9.7億手機、電信以及互聯網用戶,除短信核查外,還提供互聯網(http://www.nciic.com.cn)、彩信/彩E、WAP、IVR等多種安全、可靠的核查方式。
陸素冰說:“為了充分保證個人隱私不被泄露,用戶是不能通過別人姓名查詢對應的公民身份號碼,或者通過公民身份號碼查詢所屬人姓名的。”
拓展服務領域 將與其他公民信息系統聯通
有專家指出,隨著公民身份信息數據庫的逐步完善,通過身份證核查系統,為政府、社會各界和普通百姓提供身份信息服務,對于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打擊違法犯罪、共鑄誠信社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陸素冰介紹,中心目前與交通銀行合作,利用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平臺,聯手開發旨在解決日益猖獗的信用卡申請詐騙行為的“防身份信息欺詐服務系統”,已初步完成原型開發并在交通銀行試用。
此外,中心還同電信、教育、社保、公積金等多個部門建立聯系,向社會提供全面、豐富的防范身份信息欺詐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拓展增值服務,在國務院信息辦的指導和協調下,與其他各部門通力合作,實現與公民身份信息有關的系統互聯互通,數據高度共享。”陸素冰說。(李有軍)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