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日前發自浙江義烏的一則電訊説,從燈泡到躺椅--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一切應有盡有。如果來看一看就會知道,在經歷了漫長的寒冬之后,中國的出口機器“正在緩慢而穩步地恢復運轉”。
4月1日在浙江義烏國際物流中心拍攝的待發的集裝箱車。據金華海關駐義烏辦事處統計,截至3月26日,義烏當月出口集裝箱量達到40605標箱,比去年同期增長6.8%。新華社發(張建成攝)
在浙江省東部的著名貿易城鎮義烏,場面說不上熱火朝天。不過,商販說,與幾個月前近乎停滯的狀態相比,眼下已經有了起色。這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對于受到全球衰退打擊的出口部門來說,最糟糕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
當然,以銷售廉價日用品、玩具和裝飾品聞名的義烏只能代表中國出口行業的一小部分。但是,這里交易的勞動密集型廉價商品有助于解決全國各地大批民工的就業問題,也成為了中國緩解衰退的晴雨表。
此間形勢引起了北京決策者的關注。商務部公布的"義烏指數"跟蹤關注銷售、價格和信心狀況。該指數表明,賣家的信心在去年12月份跌到谷底,但從3月份開始逐步回升。
4月1日,在浙江義烏國際物流中心,海關工作人員查驗出口貨物。 新華社發(張建成 攝)
溫州華隆游樂玩具公司的銷售人員劉明(音)在過去幾周里看到了復蘇的跡象。他說,等候進入當地海關的卡車排起了長隊。這表明出口正在復蘇。
他說:"2007年形勢最好的時候,每天要運出大約1000個集裝箱。形勢最不好的時候,只有100-200個。現在每天大約有300-400個。"
凱茜·趙也有同感。她銷售的是中國東北制造的裝飾用玻璃花瓶和盤碟。趙說:"去年下半年的生意很不好。不過,這幾個星期恢復到了和一年前差不多的水平。"
這與商務部長陳德銘27日在華盛頓發表的觀點一致。他表示,4月份前20天的初步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出口下滑的速度已經放慢。
銷售鐵鏟的趙春永(音)說,這里的許多商人之所以能在全球經濟放緩的環境中渡過難關,靠的就是成本競爭,還有就是不再把目光集中在北美和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