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特蘭論壇報》1月31日文章,原題:盡管經濟低迷,中國仍在非洲前行
在全球經濟低迷時刻,中國在非洲大陸不斷增長的投資行為也失去了某些光澤。盡管如此,中國商人仍然著眼長遠,推動在非洲的戰略性擴張。
盡管世界范圍的經濟衰退影響了中國對富裕國家的出口,也影響到非洲的對華礦石輸出,但長期利益并未受到影響。過去10年中,中非貿易額平均每年增長30%,2008年達1070億美元。美國前駐埃塞俄比亞和布基納法索大使大衛?西恩說:“中國在非洲是為長期、戰略利益。我認為,他們不會改變這一點。”
許多中國企業并沒撤退,反而開始尋找便宜貨。贊比亞媒體報道,中印公司都表示出接管贊比亞最大的鈷礦公司的意愿。南非的標準銀行上月表示,該行已建議中國礦產公司客戶趁此機會在非洲和其他地區買進。該銀行投資部門主管特布蘭科說:“他們在展望2009年,認為這是個巨大的買進機會。”除了采礦業,中國國有公司還在推進對于戰略能源產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一些私人公司則繼續在科技產業領域擴展。華為公司正從非洲南部向北部推進。西恩說:“我看不出讓他們縮減電信產業投資的理由,繼續推進對他們來說有利可圖。”
當競爭對手開始裁員并推遲新項目時,中國有色金屬集團本月在贊比亞謙比西建設一個新煉銅爐。為吸引中國投資,贊比亞將謙比西變成了免稅經濟特區。本月,贊比亞總統還和中國商務部部長啟動了位于首都盧薩卡附近的第二個經濟特區,中國公司將在這里組裝用于出口的手機等電子產品。贊比亞的銅礦帶見證了中國公司的增長。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說:“在贊比亞,礦產投資是大規模的、長期的。我看不到有任何收縮的可能性。各公司不會放棄投資機會……”中國也堅稱,經濟放緩不會影響其對非洲的興趣。中國外交部部長1月在南非說:“我們將繼續進行富有活力的援助項目,中國公司將繼續盡可能多地投資非洲,因為這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然而,全球經濟放緩也迫使某些中國企業停止了在非洲的運營,并促使他們重新思索那些將耗資數十億美元的大項目。例如,2006年選舉后,民主剛果利用豐富的礦產吸引來了外國投資。現在這一潮流開始退卻。浙江一家私人公司負責人說:“我們在剛果有一個加工廠和幾個車間。我們已將它們關閉。剛果有許多中國投資的公司,大部分都已停止運營……我們預計經濟放緩趨勢將在今年加劇,并給價格帶來更大影響。”(作者阿里斯泰爾·湯姆森,王秀森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