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10月23日文章,原題:美中關系命中注定
本月初,當華盛頓宣布一項65億美元的對臺軍售案時,中國做出了憤怒反應:取消對美軍事和外交活動,并且無限期推遲有關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談判。而美國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和奧巴馬雙雙表示支持該軍售。麥凱恩甚至說軍售應該包括臺灣想要的潛艇和F-16戰斗機,稱這能創造“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
但這是中國成為今年美國總統大選議題的少見時刻。大多數情況下中國不成問題,兩名候選人主要關注其他問題,尤其是經濟。在最近的一次大選辯論中,中國只是被一帶而過。當時奧巴馬說:“對于我們來說,沒有比不要再從中國借入7000億美元,然后送給沙特阿拉伯這事更重要的了!边@次大選中經濟議題壓倒一切。而中國沒有成為選戰議題的另一個原因還在于,兩黨候選人的競選顧問深知美國幾乎無力改變中國,除非美國甘愿遭受重創。這反映了美中關系的成熟。
事實上,自從美中1979年確立外交關系以來,北京就成為美國總統大選的議題。在兩國關系正常化后的首次大選中,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里根宣稱,若當選他將重新確立與臺灣的關系。里根擊敗了與北京關系正;目ㄌ兀吐毢笏l現中國遠比臺灣重要。
老布什尋求連任時受到了克林頓的抨擊。克林頓當選后試圖把中國的人權狀況與最惠國待遇掛鉤但歸于失敗,最終被迫務實地同中國交往?肆诸D在第二任期甚至想把中國變為一個戰略伙伴。小布什2000年競選總統時表示反對克林頓的中國政策,宣稱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而非戰略伙伴。但上任后其政策發生改變,特別是在“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他當時意識到中國可以成為反恐伙伴,而不是像前蘇聯那樣的對手。
美國的中國政策反反復復,但現在兩黨均承認美中關系十分重要,并很可能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因此不論誰贏得11月4日的總統大選,美中關系今后很可能會偶爾遇到困難,這也是在意料之中。但總的來說雙邊關系不會有大影響,畢竟這種關系對兩國都太重要了。 (作者弗蘭克·秦,汪析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