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個溫州商人的兒子能成為非洲加蓬新任總統嗎
據新華社報道,西非國家加蓬在當地時間8月27日早上7點(北京時間27日下午2點)開始投票選舉新任總統。共有10名候選人參加本次總統寶座角逐,熱門人選集中在加蓬民主黨候選人、現任總統阿里·邦戈·翁丁巴和反對派候選人、前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讓·平之間。預計計票結果最早在當地時間8月29日、最晚30日公布。
讓·平是加蓬為數不多的國際名人,今年74歲,他的父親程志平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溫州商人,上世紀30年代闖蕩非洲,并最終定居加蓬。作為溫州人的兒子,讓·平多次回到故鄉溫州尋根。當地村民為他修繕了祖居、創立了中加友誼館,以紀念、見證這段特殊的跨國情緣。讓·平只會幾句簡單的中文,最常說的一句就是:“我是溫州人。”
讓·平祖居探訪
已是當地著名人文景觀
讓·平祖居位于如今的溫州市鹿城區山福鎮驛頭社區內,距離溫州市區約四十分鐘車程。這處老屋經過修繕,如今已成為當地著名的人文景點。
進村口位置,聳立著一座顯眼的“中非友誼門”的大牌坊,這已然成為驛頭的“活招牌”。一路往里,沿途可以看不少“非洲印記”:中加友誼橋、中加路、中加友誼館等。
讓·平祖居位于中加路68號,整棟建筑坐西朝東,由門臺、廂房、前廳以及正屋組成的二進合院式建筑。推開讓·平祖居的大門,首先引入眼簾的便是院子里的“程門立雪”銅像。里面,一張大條案,一張八仙桌,一對太師椅,處處彰顯溫州舊時人家氣息。在院子里,一組人物蠟像格外引人注目:一身條紋西裝的讓·平額頭的汗滴都清晰可見。這是讓·平和父親程志平兩人在非洲加蓬翁布埃集會上手牽手的溫情一幕,如今永遠定格在這有著百年歷史的民居里。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讓·平在最近一次回溫參加祖居落成典禮時,曾在蠟像前留影,他還對著這幅蠟像連呼“amazing(太神奇了)”。如今,這處祖居已是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初步統計,過去一年,已有超過萬人前來參觀。
三年前回鄉尋根
他用中文說,“我是溫州人”
與祖居的甌派民居風格不同,不遠處的中加友誼館整體外觀呈現非洲建筑風格,展廳內部裝飾等細節也突出了非洲風情與華夏民族文化的融合。友誼館內介紹了讓·平來溫、來華參加各類活動的詳細情況,二樓的非洲廳還專門展出了非洲當地的各類特色工藝品。
友誼館副館長陳理松在讓·平多次回鄉期間,他都陪伴左右,向讓·平介紹館內設施和家鄉的變化。
“走近了看,你會發現讓·平的膚色偏咖啡色。”陳理松說,村民都知道,這是因為他的身上流著溫州人的血液。
陳理松說,讓·平幾乎每隔幾分鐘就要用紙巾擦拭臉上滲出的汗水,但他始終沒有脫下黑色西裝。
那是因為讓·平對禮儀的堅守,以及對于故鄉的重視。事實上,讓·平的父親程志平,當初正是在程氏族人的幫助下,到外闖蕩創業,才有了后來的成就。陳理松說,從這些可以看出,讓·平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讓·平最后一次回溫州是3年前,興許是年紀大了,讓·平表現出對故土濃濃的溫情。很多村民回憶說,雖然語言不通,讓·平會和他們用眼神交流,還不時冒出幾句中文:“謝謝”、“中國溫州”、“我是溫州人”等。
多年“尋根”背后
濃濃血脈深情搭起友誼之橋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讓·平第一次來溫州“尋根”是在1987年,其時任加蓬外交部長。據相關媒體報道,當年,讓·平見到了外甥徐恭德,隨后鼓勵其前往加蓬發展。
如今,主要做木材生意的徐恭德,已是加蓬華僑華人協會終生名譽會長,同時還是溫州的海外特邀政協委員。2003年10月,首屆世界溫州人大會,加蓬外交部長讓·平作為海外溫州人的后裔也被邀請出席這次盛會。事實上,最近10多年里,讓·平在中加商業貿易上,扮演了“搭橋引線”的重要作用。如今,在加蓬經商的溫州人已經超過200名,主要從事食品、木材、建筑等行業。
而在下個月要舉行的2016世界溫州人大會,徐恭德也接到了邀請。
事實上,見過讓·平多次的村民都記得,每次他回到家鄉,驚喜之情都會寫在臉上。他經常會很直白地感慨,“溫州這些年發展建設得很快。”
讓·平曾說,在他印象中,以前來家鄉,道路還不寬敞,車不好開,而這次回家,路變平變寬,變干凈了,還建成了高速公路,大大縮短了回家的路程,“仿佛我離家也近了。”他這樣說。
關于加蓬
加蓬是非洲少有的富國,據世界銀行統計人口大約170萬,盛產石油,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萬美元。加蓬一度是世界上人均進口香檳酒最多的國家。然而,眾多財富、尤其是石油財富集中在少數精英階層手中。
關于加蓬總統競選
據新華社報道,此次加蓬總統競選,全國共2580個投票站同時向近63萬名注冊選民開放。阿里·邦戈·翁丁巴,今年57歲,曾執掌加蓬國家石油企業40多年,7年前在其父親老邦戈去世后當選總統。他的父親曾執政加蓬長達42年。
媒體報道說,讓·平說話語速很快,而且很直率敢說。8月27日,他在首都利伯維爾一處投票站投票后告訴媒體記者:“光榮的一天已經來臨,正如你們所見,我們正在準備慶祝勝利。”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