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官方23日發布消息稱,應中方邀請,埃及首任民選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將于8月28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國外交部網站23日稱,穆爾西就任后首次訪華,中方對此高度重視,兩方將就雙邊關系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并簽署一系列雙邊合作協議。穆爾西6月30日宣誓就職后,先后到訪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國,中國之行被埃及媒體稱為“新總統首次訪問世界大國”。
埃及《獨立報》援引埃駐華大使里茲克的話說,穆爾西訪華“是重大歷史時刻”,此次隨同出訪的包括“高級別部長級代表團”和埃及能源、農業、通信等行業的重量級企業家。《獨立報》說,穆爾西一向重視對華關系,此前中非合作論壇在京舉行,他無法抽身參會,就親自寫了賀信,并派外長出席,而不是按慣例派大使與會。
“把訪華放在訪美之前”,是《埃及每日新聞》23日對總統外交日程的描述。埃及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國家,新中國第一筆“官方外貿”也是和埃及做的:1953年購買了埃及納賽爾政府委派商人來華推銷的棉花。但此前,納賽爾在第三國與中國領導人會面,其繼任者薩達特在1981年11月擬定的訪華行程前一個月遇刺身亡,穆巴拉克先后9次訪華,其中以總統身份訪華是上任一年半之后。由此,穆爾西來中國被媒體冠以“迫切”之名。
《埃及每日新聞》說,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問題是兩國交換意見的主要議題,不過對埃及而言,重中之重是尋找經濟來源。“泛非網”說,穆爾西到訪的沙特和將去的中國、美國,都是有挖掘潛力的“財神爺”。
《今日埃及人報》23日評論稱,納賽爾當年在第一時間頂住美國壓力承認新中國政權,為兩國親密關系奠定基礎,可60年過去,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埃及的變化卻屈指可數,且與埃中親密的政治關系相比,兩國的經濟關系顯得過于薄弱。報道稱,埃中合作的優勢有:民間有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傳統,利于開展投資;埃及有豐富天然氣資源;埃及剛完成政權過渡,百廢待興,這為中國投資迅速融入創造了良好條件。
盡管2011年埃及政局動蕩不安,兩國雙邊貿易額仍保持增長態勢。埃及《消息報》稱,其中埃及對華出口額15億美元,中國對埃及出口額73億美元。《埃及每日新聞》稱,中國是近年來對非洲投資最慷慨的國家,目前2000多家中企在非累計投資達200億美元以上,埃及有理由希望獲得中國資本的垂青。
埃及商會聯合會副主席馬斯里則提出不同意見,他說,中國是個出口大國,卻算不上投資大國,且埃及國內政治和安全形勢仍存在不穩定因素,基礎設施不足、勞動力素質有待提高,在現階段吸引大量中國資本前來“恐不現實”,他呼吁穆爾西將此行重點放在大力推銷埃及產品、促進對華出口,以緩解埃中貿易巨額逆差上。(劉睿 陶短房)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