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26歲的突尼斯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因抗議政府取締自己的水果攤位而自焚。隨后突尼斯一些城鎮爆發動亂,阿拉伯國家的一些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推翻本國的專制政體。一時間,突尼斯、埃及、利比亞和也門的政權相繼垮臺,敘利亞的巴沙爾政權岌岌可危。這場源起于突尼斯并迅速波及阿拉伯世界的社會運動,被西方媒體稱為“阿拉伯之春”。
隨著本·阿里政權的倒臺,突尼斯最終迎來了制憲會議選舉和新政權的執政。動蕩的一年過去了,但振興國內經濟、恢復就業仍是新政府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如突尼斯現任總統馬祖吉在新政府宣誓就職儀式上呼吁的那樣:“現在大家都該好好工作了。”
引渡本·阿里希望渺茫
突尼斯法庭去年缺席判處本·阿里和他的妻子35年刑期及罰金。但這都只是突尼斯單方面的事情,主要考慮的是平息民怨。由于本·阿里流亡沙特,依照沙特此前的表態,判決結果執行起來很困難
2011年1月14日,在穆罕默德·布瓦吉吉自焚后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里,本·阿里宣布解散政府,并于當天深夜離境。因民眾抗議導致一個政權垮臺,這在阿拉伯世界還是頭一例。此前,本·阿里在突尼斯執政長達23年。
沙特王室在1月15日發表聲明,宣布本·阿里已抵達沙特。聲明說,考慮到突尼斯人民目前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出于對突尼斯安全和穩定的支持,沙特政府歡迎本·阿里及其家人。
接受南方日報采訪的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員、軍事戰略研究協會副會長劉明望表示,本·阿里執政的政治主張是中立、睦鄰、不結盟,在經濟上進行復興調整,改革金融和稅收制度,吸引外資。但在國家運轉問題上,基本是本·阿里一言堂,并沒有實質性地改變前總統布爾吉巴的執政路線和獨裁實質,導致突尼斯內外矛盾尖銳。由于本·阿里的諸多承諾均沒兌現,早在他垮臺前突尼斯經濟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據了解,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突尼斯傳統的制造業和加工業仍依靠廉價勞動力作為競爭優勢,未及時進行技術革新,在內需不旺的同時又面臨國際市場需求大幅減少的窘境,海外投資也相應萎縮,貿易逆差逐步攀升,經常項目赤字在2010年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4.1%。
“經濟不景氣,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矛盾一再激化,這些都是導致突尼斯后來爆發騷亂、政權更迭的潛在因素,而且本·阿里及其政權也存在著嚴重的貪污腐敗的問題。”劉明望說。
在本·阿里離境后不久,他的一些家人、安保人員和親密盟友被拘押。2011年1月26日,突尼斯司法部以搜刮國家財富及非法把資金轉移到國外的罪名通緝本·阿里。
5個月后,突尼斯首都一家初級法庭缺席審理本·阿里相關案件。法庭以盜竊和非法占有現金及珠寶的罪名缺席判處本·阿里和他的妻子35年刑期及罰金。接下來的1個月,突尼斯一審法庭再次對本·阿里進行缺席審判,判處本·阿里15年零6個月有期徒刑。
劉明望表示,不管突尼斯國內如何判處本·阿里,都只是單方面的事情,主要考慮的是平息民怨。由于本·阿里流亡沙特,依照沙特此前的表態,想引渡其回國希望渺茫,判決結果執行起來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