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也門過渡政府批準針對總統薩利赫的豁免法,并將其提交議會審議。但10日,也門總統辦公室卻要求美國駐也門使館歸還薩利赫的護照,撤銷薩利赫的赴美簽證申請。薩利赫,這位執掌也門權力33年的“九命總統”,以后的命運如何,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也門位于阿拉伯半島最南端,面積55.5萬平方公里,人口2300萬,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自去年1月底以來,也門多省先后陷入動蕩,首都薩那更是發生大規模示威和流血事件,抗議者要求總統薩利赫下臺。與也門政治和經濟往來十分密切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于去年4月提出了旨在化解也門危機的調解協議。面對危機,薩利赫曾三次表示同意簽署協議,但均在最后一刻反悔,結果導致國內沖突加劇。為此,聯合國安理會曾于去年10月21日通過第2014號決議,要求也門各方“立即拒絕通過使用暴力”來達到政治目標,并呼吁各方盡快以海合會的倡議為基礎,簽署和解協議。聯合國特使奧馬爾此前已先后六次前往薩那就也門局勢進行外交斡旋。
在各方壓力下,薩利赫于去年11月23日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簽署了海合會的調解協議。也門執政黨全國人民大會黨和反對黨聯盟代表隨后簽署了協議執行機制的協議。根據該協議,薩利赫把權力移交給副總統哈迪,自己擔任名譽總統直至選出新總統,而薩利赫及其任軍政要職的親屬將獲得豁免權。去年11月27日,哈迪發布共和國令,任命反對黨領導人巴桑杜為新總理,并根據反對黨聯盟的提名,授權巴桑杜進行組閣。哈迪還決定于今年2月舉行總統大選。
薩利赫被外界稱為“九命總統”。去年6月,他在一次炸彈襲擊中身負重傷,在沙特阿拉伯治療后,秘返國內。去年12月24日,薩利赫舉行新聞發布會,說他將前往美國進行醫療檢查和治療,并為新政府執行海合會協議創造更好的條件。但是,也門國內要和薩利赫“過不去”的呼聲不斷,當天就有超過兩萬名示威者從南部省份來到薩那,要求審判薩利赫,并與政府安全部隊發生沖突,造成至少13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
薩利赫1942年出生于也門北部,他年輕時渴望躋身上層,加入武裝部隊。1962年,也門北部爆發革命,推翻王國,成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薩利赫不久后獲任塔伊茲市武裝領導人,開始掌握軍權。薩利赫走上政治舞臺時正值“冷戰”時期,南部也門1967年成立南也門人民共和國,1970年改名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獲得蘇聯支持,而北也門的薩利赫則獲得西方國家支持。1978年6月,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總統艾哈邁德·本·侯賽因遇襲身亡。7月,薩利赫出任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集大權于一身。
也門經濟落后,部族勢力強大,不同地區之間爭斗激烈。但薩利赫善于運作權力,平衡部族利益。1990年蘇聯解體,薩利赫與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談判統一,條件是他本人出任統一后的也門總統。1990年5月,也門宣告統一。但1994年,南北矛盾升級,全面內戰爆發。薩利赫再次“長袖善舞”,與主要部族達成協議,承諾部族可以保留繳獲的武器裝備等。薩利赫獲得部族支持,迅速擊敗南部軍隊,南方領導人出逃。1999年9月,也門舉行統一后的首次總統選舉,薩利赫當選,官方公布的得票率超過96%。
應該說,薩利赫在上臺之初,也曾胸懷國家強盛愿景,獲得人民支持。但是,長年執政導致他獨攬大權,任用親屬,縱容貪腐,懈怠民生。他的兒子艾哈邁德掌控也門政府軍精銳部隊共和國革命衛隊,侄子葉海亞和塔里克分別主管中央安全部門和總統警衛隊。薩利赫的所作所為,埋下了國家動蕩的種子,也注定了他最終不光彩下課的命運。
但也門過渡政府近日批準的豁免法如果在議會獲得通過,薩利赫就可以全身而退。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豁免法并非新要素,“是與海合會達成調解協議的一項條款,應該得到法律的認可”。這也算是美國對這位曾經的“盟友”的“力挺”吧。但對也門來說,新政權面臨的挑戰是嚴峻的。由于中央政府控制能力弱,也門境內各派勢力眾多,包括北部的什葉派胡塞叛亂武裝、南部的分裂分子和各大部落等。這些勢力均擁有武裝,各自掌管其領地。這種狀況,曾經導致國內武裝沖突不斷,而在薩利赫下臺后,面對權力和利益分配等敏感問題,無疑也將會有更復雜的斗爭。(劉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