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韓國總統(tǒng)李明博前天簽署了"履行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14件法案。此法案將在一個月后、也就是明年1月1日生效。為了阻止這項協議通過,一名韓國議員在國會會議上投擲催淚彈。在國會通過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后,首爾中心區(qū)幾乎每天晚間都有抗議活動。
那么,"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對韓國到底有多大影響?韓國會不會從此失去自己的傳統(tǒng)農業(yè)?詳細情況,我們連線《全球華語廣播網》韓國觀察員南黎明。南黎明,你好!
主持人: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履行案在韓國社會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是這樣嗎?
南黎明:對,上周韓國國會通過了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履行方案,這件事情在韓國社會又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其實美國議會已經在今年10月份就正式通過了這個協定的履行案,但是韓國在在野黨和反對派的激烈抵制之下,一直到上周才在國會通過此方案,而且這次國會也是在在野黨人士拒絕參加投票的情況下單獨宣布通過的,這更激發(fā)了反對派和在野黨的強烈抗議,甚至上周首爾還舉行了幾次規(guī)模較大的示威。
主持人: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履行案的通過對韓國人有多大的影響呢?
南黎明:韓美兩國從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開始,就成為同盟的關系,戰(zhàn)爭結束之后也一直保持著軍事同盟等親密的關系,因此韓國的經濟發(fā)展實際上很大程度應該說是美國的影響還是比較大。韓美自由貿易協定早在2006年就開始啟航了,但是一直都遭到了韓國的部分反對派的激烈的反對。
每當談到自由貿易,最為敏感的就是韓國的農民,韓國國土面積小,農耕人口少,耕地面積也相對較小,自由貿易就意味著農產品的進口要敞開國門,由此以來韓國農產品的銷路就要面臨著跟進口農產品一場激烈的競爭,大量進口的農產品已經占領了韓國人的飯桌。
目前隨著韓國和智利等其他很多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水果和海產品的產地已經非常多,甚至在大型超市里面,同類進口產品之間已經在這個市場上占有率上展開了激戰(zhàn),讓品種比較少而且價格比較高的韓國產品已經無立足之地。
主持人:為什么每次涉及貿易談判的時候,韓國就會出現示威者激烈的抗議情況呢?
南黎明:每當提到貿易開放的時候,最為敏感的一項就是大米了,韓國人只有一種主食就是大米。韓國的米質是十分的上乘,但是價格上跟外國大米相比競爭力就很低,要是韓國的大米生產垮了,農業(yè)也就意味著垮了,因此每次談到貿易出口、貿易進口的時候,這個大米作為貿易保護產品,都被排除在外。
還有一項就是韓國的牛肉,2008年曾經因為開放美國對韓國牛肉進口的事情,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規(guī)模宏大、持續(xù)已久的這個燭光示威。韓國人非常注重祭祖,韓國人祭桌上非常的講究,要采用國產的產品以此表達對祖先和長輩的敬意。
但是近年來這種傳統(tǒng)難以再持續(xù)下去了,很多農產品已經在市場上無法分辨是否是國產的。而且從價格上來講,國產產品要貴得多。韓國人的飯桌上現在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聯合國了,在韓國的超市里面,中國農副產品的比例現在是相當的高,就連傳統(tǒng)的泡菜也是由中國產的,已經開始充斥韓國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