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7日是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宣誓就職一周年的日子。俄輿論認為,梅德韋杰夫在過去一年中既保持了俄政權的繼承性,又在內政和外交方面推出一系列新政策。
圖為2008年5月7日俄羅斯RTR電視臺的電視截圖顯示,梅德韋杰夫當天在莫斯科宣誓就任俄羅斯聯邦總統。 新華社/法新
對內求穩定
梅德韋杰夫就任總統后把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視作其最重要任務之一。然而,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使“梅普組合”面臨考驗。有預測認為,俄經濟今年降幅可能高達5.6%;俄今年將首次出現預算赤字,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7.4%。俄國家統計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俄當前的失業率高達9.5%。為促進就業,俄采取了扶植大企業、發放失業救濟金、對失業人員進行再就業培訓等措施。
此外,俄依然堅持進行一系列改革。俄議會于去年年底修改憲法,將總統和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任期分別從現在的4年延長到6年和5年,梅德韋杰夫隨后簽署了這一法案。俄還降低了政黨進入國家杜馬的門檻:只要5%的支持率。俄議會通過修改選舉法,改變了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的產生辦法,上院議員只由各地區選舉產生的議員擔任,在聯邦主體獲勝的政黨可以參加各地方行政長官的選舉。
梅德韋杰夫認為,腐敗問題是俄社會中最尖銳、最現實的問題之一。他在宣誓就職兩周后即下令組建直屬總統的反腐敗委員會,并于去年7月31日簽署了國家反腐敗計劃。
對于軍隊改革,梅德韋杰夫認為,世界一些地區目前存在發生沖突的極大可能,北約也未放棄向俄邊境部署軍事設施,這一切都要求俄對軍隊進行“質的變革”。目前,俄軍隊改革內容包括精簡人員、調整建制、實現軍隊常備化、更新裝備以及提高軍人待遇等。
對外謀主動
在對外政策方面,梅德韋杰夫將大量精力用于應對南奧塞梯、同西方關系和天然氣等三大問題。
去年8月俄格軍事沖突爆發后,俄隨即承認格境內的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俄同西方國家之間的關系嚴重受損。北約宣布中斷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工作。此后,出于應對金融危機的需要等因素,俄謀求改善同西方國家的關系。隨著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俄美關系“重啟”,雙方開始就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舉行談判。俄與北約關系也隨之“解凍”,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大使級會議,標志著凍結8個月之久的雙方高層政治接觸正式恢復。然而,由于北約從5月6日起在格魯吉亞舉行軍演,并以從事間諜活動為由驅逐俄駐北約兩名外交官,俄同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簽署共同保衛邊界協議,并宣布推遲原定于本月舉行的俄羅斯—北約理事會部長級會議。雙方關系改善再次受阻。
在俄歐關系方面,梅德韋杰夫提出重新考慮能源安全構想,推動同歐盟就伙伴與合作協議進行談判,呼吁簽署更廣泛的歐洲安全條約,以取代冷戰時期的和平條約。在開展合作的同時,俄與歐盟在獨聯體地區展開了較量。俄通過向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歐亞經濟共同體成員國提供貸款、組建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快速反應部隊、敦促吉爾吉斯斯坦關閉美國在其境內的空軍基地等方式,加強了對獨聯體國家的影響力。
歲末年初,俄與烏克蘭再次爆發“天然氣大戰”。3月底,烏同歐盟委員會簽署了關于烏輸氣系統現代化改造的聯合宣言,引起俄強烈不滿。經過磋商,烏同意俄參與該項目,俄方則同意向烏提供50億美元貸款。
一年來,俄還積極加強同亞太地區、非洲以及拉美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并謀求在朝核、伊核、阿富汗、伊拉克、巴以等熱點問題上的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