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控”、“粉絲”、“@”、“轉發”是中國當下微博熱門詞匯,并逐漸流行于民間大眾。公眾利用微博發布言論,監督社會生活,成功解救疾苦;但與此同時,在如此海量的信息時代,微博也成為“謠言滋生”的溫床。
“親愛的博友們,我現在處于傳銷的困境中,我該怎樣擺脫現在的處境,求助……求助。”8月19日,甘肅張掖市陷入傳銷的四川打工仔以“酒醉醉人心”的網名發出一條求助微博。微博發出后被不斷轉發,在博友愛心接力下,21日晚,該打工仔被當地警方成功解救。
無獨有偶,陜西省咸陽市馬欄村的7噸土豆無奈滯銷,該村委會8月18日在新浪開通官方微博發出求助,引來眾多網友關注。截至8月24日,已有中國31家企業和個人訂購大量的土豆。
從打工仔的“傳銷救助”,到陜西農民的“土豆微博”,再到網友微博揭發公交車“涂牌”,可見微博作用不一般。
1日,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李惠民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稱,微博參與門檻低,傳播力度大,解救被拐兒童、愛心救助、監督社會等功能逐漸被“寄托”于此,并不斷發揮它的社會力量。
“但不可忽視的是,微博也成為謠言的擴散地。”李惠民說,8月29日,新浪微博一用戶發布消息稱,烏魯木齊一架飛機被劫持迫降蘭州,經甘肅當地媒體與蘭州機場核實,最終確認該消息為虛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