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張烈光的兄弟媳婦,快80年了,終于有了大哥的消息……”近日,(河北)臨漳縣臨漳鎮東煙寨村86歲的孫慎如老人百感交集。歷經北京、唐山、邯鄲、臨漳4地愛心網友的千里接力,78年前的抗日英烈張烈光終于魂歸故里。
最近,北京網友“老普”在百度臨漳吧發了“為抗日英烈張烈光尋家”的帖子,引起眾人關注。1933年,唐山地區所屬長城一帶發生了中國軍隊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入侵的慘烈血戰,即震驚中外的長城抗戰。抗戰中陣亡的官兵,安葬在遵化市石門鎮的“二十九軍抗日烈士陵園”里。
原來該陵園有3塊烈士石碑所刻信息較全,“老普”和網友就志愿為這3位烈士尋親,2008年時已全部找到。今年5月,該陵園又發現10塊磚碑,其中張烈光的磚碑是所刻信息較全的兩塊碑之一,碑文為:“陸軍二十九軍三十八師二二八團一營三連下士張烈光,河南省臨漳縣言立寨人,民國二十二年三月十九陣亡。”
網友“老普”了解到,抗戰時期,臨漳隸屬河南省,但臨漳縣無“言立寨”這個村。無奈之下,“老普”發帖尋求網友幫忙。
網友分別與遵化和邯鄲兩地的民政、文史部門聯系,經多方考察論證,終于有了線索。原來,臨漳縣的地方方言很濃,不排除因為發音不準確導致記錄出現錯誤的可能。臨漳縣民政局地名辦人士證實,該縣西煙寨和東煙寨村曾叫過“煙落寨”,“煙落寨”與“言立寨”在當地方言中發音接近。
最終經確認,張烈光為東煙寨村人。據了解,張烈光幼名喜寶,約十七八歲時參了軍,目前家族中還有張烈光弟弟的家人。(李海波 馬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