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不想要,30歲后要不到”,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平均每8對夫妻中就有一對遭遇生育難題
不孕不育困擾他和她
盼孫心切/畢傳國繪(人民圖片)
高齡成為不孕禍首——
35歲之后,卵巢功能開始衰退,懷孕幾率急劇下降
5月6日8時30分,記者驅車剛拐進北京市海淀區(qū)花園北路,路邊一條“長龍”便映入眼簾——這是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的掛號隊伍。
該中心一樓大廳人潮涌動。“作為國內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地,這里天天爆滿,每天慕名而來的患者約有1500人次。”該中心主任喬杰介紹。
一對來自青海的夫婦告訴記者,兩人同齡,今年37歲,結婚已9年,曾兩次意外懷孕做了流產。之后,他們想要孩子,卻沒能懷孕!拔覀z四處求醫(yī),八方尋藥,在省里看了許多中醫(yī)和西醫(yī),都不見效。這次看北京的專家有什么辦法。”
“30歲前不想要,30歲后要不到”,當今不少育齡男女的慨嘆,折射了不孕不育形勢嚴峻。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平均每8對夫妻中就有一對遭遇生育困境,不孕不育人群比例從上世紀70年代的1%—2%,上升至今天的10%—15%,30年增長10倍左右。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測,繼心腦血管病和腫瘤之后,不孕不育將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日前,衛(wèi)生部聯(lián)合中華醫(yī)學會,首次啟動全國范圍內的不孕不育流行病學調查,旨在為指導育齡夫婦自我保健和患者正確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時下,到大醫(yī)院看不孕不育的就醫(yī)者明顯增多,社會上不孕不育門診形形色色,街頭上、電視里,治療不孕不育的廣告觸目可及。今天的育齡夫婦們是否生育力降低?
“近30年一些小規(guī)模的生育力研究結果顯示,我國育齡夫婦生育力雙雙下降,不孕發(fā)病有上升趨勢!眴探苷J為,這與隨著生活水準和知識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不孕不育夫婦選擇就醫(yī),給人們造成不孕癥發(fā)生率增高的感覺不無關系。但是,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的確影響人們的生育觀念和生育能力。
一項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職業(yè)女性把生育年齡定于30—35歲。而就生育能力來講,年齡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喬杰說,現在不少職場女性忙于打拼事業(yè),推遲結婚生育時間,身體透支勞損,甚至出現閉經、潮熱等早衰癥狀,等想要孩子時,生育能力已明顯下降。
從優(yōu)生學上講,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5—28歲。30歲后,優(yōu)質卵子數量日漸縮減。35歲后,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卵子老化,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等疾病發(fā)生幾率增加,這些都是導致不孕的常見病因。
喬杰指出,即使選擇做試管嬰兒,35歲以后的成功率也大打折扣。在北醫(yī)三院生殖中心接受試管嬰兒技術的受孕者中,25—35歲的女性成功率約為50%—60%,35歲以上者成功率降至30%左右,而40歲以上者成功率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