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臨終前23天告訴我,她比我大12歲。”前天下午,在龍溪花園新村的一個普通客廳里,78歲老人譚發明望著妻子吳玉珍的遺像對記者提起此事。他知道這個隱瞞了55年的秘密后,只淡然地對老伴兒說:“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這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話,展現的卻是真愛。
丈夫的這句話讓吳玉珍如釋重負,4月12日安詳地去世。
老伴兒的去世讓譚發明悲痛萬分。老伴兒去世后,干女兒怕他太傷心,特意把他接到龍溪花園新村同住。出門前,老人只帶上了老伴兒的遺像。譚發明說,這是因為他舍不得把老伴兒一個人留在家里,沒有人陪。
其實老人的視力已經二級殘疾,根本看不清老伴兒的遺像。但是老人每看一次老伴兒的遺像,就會紅著眼圈掩面哭泣。
她臨終吐露秘密
“我其實比你大12歲”
3月20日早上,枇杷山正街一間小小的一居室里,78歲的譚發明老人摸索著把飯給老伴兒吳玉珍遞到床上,看著老伴兒慢慢把飯吃完。
吳玉珍3月8日晚上起夜時不小心摔傷,從此就不能下床了,生活起居全靠丈夫照顧。
“明兒……”吃完早飯,吳玉珍虛弱地躺在床上,喊了幾次丈夫的名字,后面的話卻始終沒說出口。
等譚發明把碗筷收拾妥當,坐到床沿上,吳玉珍突然開口:“明兒,我是戊午年生的,我其實比你大12歲!”吳玉珍說完,望著譚發明默默地流淚。
看著妻子自責的樣子,譚發明心中一酸,握著老伴兒的手說:“玉珍,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早就已經過去了。”
吳玉珍沒想到,自己辛苦隱藏了50多年的秘密,丈夫竟輕描淡寫地原諒了自己。
他沒有責怪之意
心疼老伴兒內疚50多年
譚發明和吳玉珍沒有子女,平時靠干女兒韓女士一家照顧。譚發明的干外孫女劉美萍說,今年3月31日,吳玉珍老人入院后,譚發明老人也住進了老伴兒對面的病房。可是,譚發明老人總是守在在老伴兒床前,只要老伴兒清醒,兩人先深情地抱一抱,然后再互相親吻兩邊的臉頰。“老人結婚都50多年了,還經常擁抱親吻,一直像熱戀一樣。”
對于干外孫女說起的這些恩愛故事,譚發明表示,夫妻間重在相互諒解、忍讓,不爭不吵,互退一步,才能過好日子。
譚發明告訴記者,妻子比自己大12歲,他20年前就察覺到了。因為妻子比他老得快,但他從沒在乎過,也不想知道其中的真相。沒想到,這竟是妻子的一塊心病,病重時才鼓足勇氣向他坦白。
“她一直不敢說出真相,始終認為我會因為年齡上的差距離開她,其實她多慮了,真心相愛的兩個人,年齡絕對不是距離。”譚發明說,自己反而心疼老伴兒內疚了50多年。
他回憶當年
妻子是個可憐的女人
譚發明回憶,1953年他23歲,在文化館學唱隊當學員,在文化館里,他認識了當時也在文化館里學習速成識字法的吳玉珍。
譚發明說,吳玉珍自稱也生于1930年1月,比同年12月生的譚發明大。兩人相識后,譚發明逐漸了解到吳玉珍有過兩次婚姻,還先后有過四五個小孩,但小孩都夭折了。
認識了譚發明后,吳玉珍一個人離開潼南老家,來到重慶賣香煙。
吳玉珍向譚訴苦,自己在老家還有個丈夫,但感情不好,過不到一起去。譚發明告訴記者,當時他打聽到吳玉珍的情況,“開始對這個可憐的女人充滿了同情。”
不久,吳玉珍和丈夫離婚。1957年,兩個相愛的人結婚了。
她深愛丈夫
糍粑留兩月給丈夫吃
“她對我好得沒話說,端午節人家送她一塊糍粑,她自己舍不得吃,放了兩個月等我回家給我吃。”老人回憶,災荒年間,譚發明為了養家到綦江打建筑零工。當時正好遇到端午節,有人送吳玉珍一塊糍粑,吳玉珍一直舍不得吃,一心想把糍粑留給丈夫。
兩個月后,等譚發明回到重慶,妻子高興地拿出那塊糍粑。
“上面裂滿了口子,霉菌都長了好幾層,早就不能吃了。”譚發明說,其實糍粑放了幾天就霉了,老伴兒為了讓自己嘗一口,把糍粑拿到太陽下曬了一遍又一遍。
譚發明說,妻子不僅給他留糍粑,凡是好吃的都給他留著,甚至放壞了老伴兒都舍不得自己吃,總是餓著肚子。
提起這些往事,譚發明老人再次掩面哭泣起來。(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