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的旋轉樓梯,南京理工大學的二月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階梯教室……一部以南京高校為主要取景地的電影《致青春》,盡展南京高校之美,也讓旅游業(yè)人士眼睛一亮——5月21日,南京市旅游委員會啟動“致青春微旅游 發(fā)現(xiàn)南京最美校園”活動,希望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展現(xiàn)南京高校美景,并欲趁熱打鐵推出“南京高校學府游”。截至5月27日,“致青春微旅游”官方微博開通僅一周,粉絲就增至88862人。
巨大的市場需求,早讓商家摩拳擦掌。在線旅游服務商藝龍網(wǎng)有關負責人分析,“高校游”出行高峰一般集中在7月初到8月底,很多家長都會利用暑假帶孩子提前感受目標大學的氛圍。為此,藝龍網(wǎng)挑選北京、上海、廣州、天津、西安、廈門、南京這7個高校比較集中的城市,推出“朝圣之旅”活動,結果業(yè)務量年增近20%。記者從北京大學保衛(wèi)部獲悉,近年的暑假,學校每日登記入校的散客有2000人左右,每天預約放行數(shù)十個團隊、約3000多人,清華大學每天的參觀者也超過1萬人。
面對“高校學府游”,各大高校心態(tài)各異。“學校不可能像旅游場所那樣隨時接待游客,如何開放需要探討。”南京理工大學宣傳部長宮載春舉例說,今年3月下旬,學校舉辦了校園開放日,不料游客蜂擁而至,二月蘭慘遭踩踏,兵器博物館也是人山人海、小沖突不斷,學校正常秩序受到很大影響。高校游的魅力在于體驗人文底蘊和兼容并包的大學精神,過度商業(yè)化有違大學本義,堅持這個觀點的教授不在少數(shù)。很多名校老校區(qū)在主城,停車、交通、餐飲都是問題,“難道讓高校去賣門票?讓校園里到處飄導游旗?”
支持者則認為,大學有著開放的天然“基因”,擁有秀美風光、人文景觀和文化底蘊的高等院校,兼有觀光和教育功能。揚州大學旅游系碩導孫萍表示,高校完全可以主動對接旅游市場,雖然并無多少經(jīng)濟利益,卻有利于樹立起名校形象,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南京市旅游委員會相關人士表示,“高校學府游”打算推出兩種形式:一種是將高校和景點進行組合,比如游玩中山陵后,去附近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轉轉。還有一種是單純的高校游,把區(qū)位相對集中的高校串起來,設計一條最佳線路,同時把每個大學各個季節(jié)的最美景點標注出來,讓游客根據(jù)“菜單”自由行。
“讓我們一起相聚南京,向青春致敬!見證南京高校旅游路線的正式推出!”“致青春微旅游”官方微博上的這句簡介,讓眾多旅行社感覺“春天到了”。江蘇省中旅旅行社業(yè)務經(jīng)理許勁表示,希望主管部門與高校溝通協(xié)調(diào),盡快開辟個性化的高校游線路產(chǎn)品。記者了解到,國外高校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方法。比如,劍橋大學針對每年大量的中國學生修學游團隊,推出了不少中文景點說明;哈佛大學校園入門100米就是游客咨詢中心,從上午9時開始,每一個小時都有免費的學生導游接待游客……拷貝這些內(nèi)容其實并不復雜,正如東南大學旅游學系教授喻學才所說的,高校游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社會需求與高校需求如何有序、有效對接,“一方面‘高校學府游’不能隨心所欲,另一方面高校也需要改變觀念。”(記者 蔣廷玉 張 晨 王世停 孫慶)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