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丨中南海月刊(2025.01)
天天學習歲回律轉,新元肇啟。農歷乙巳蛇年春節如期而至,華夏大地迎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的首個新春佳節。
回顧甲辰龍年,總書記帶領我們沉著應變、綜合施策,攻堅克難、砥礪奮進,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迎來乙巳蛇年,總書記寄語全國各族人民,以蛇行千里的勁頭,堅定信心、滿懷希望,開拓進取、頑強奮斗,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2025新年首月,習近平總書記離京考察,訪災區、察市場、進社區、探企業,三天三地,風塵仆仆;出席多場雙邊活動,見證簽署多項雙邊合作文件;主持召開多場中央重要會議,對國內重大事件、重要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央視網《中南海月刊》運用智能大數據,與您一起回顧習近平總書記2025年的元月足跡。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謀劃之年。越是關鍵之年,越要從容不迫。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深邃思考和戰略指引處處彰顯“實”字當頭、篤行不怠。
反腐敗,要“實事求是、毋枉毋縱,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以16個字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統一起來,鼓勵干部在遵規守紀中改革創新、干事創業。
抓改革,總書記在發表于《求是》雜志的重要文章中,用防止“沙灘流水不到頭”這一比喻強調要推動改革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
推進從嚴治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作出最新部署,突出“實干為先”的鮮明導向,要求“立足自身職責,增強政治能力,抓好黨內法規、群團組織建設和改革、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等重點工作落實,從嚴加強自身建設”。
新年首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多項重要部署中要求“實”字當頭。唯有腳踏實地、深查實改,以實干創實績,才能推動關鍵之年的工作行穩致遠。
“去年葫蘆島市遭受嚴重洪災,我心里一直牽掛,春節前來你們這里看一看。”……
春節里有萬家團圓,更有領袖對人民最深切的牽掛。年味漸濃,受災群眾能不能過一個幸福年?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把最溫暖的祝福帶到隆冬時節的東北大地。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第13次在春節前夕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并給全國各族人民拜年。
去年八月,遼寧西部出現暴雨,水利設施、農田、民房、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遭受損壞,葫蘆島市受災人口達40多萬人。此次遼寧之行,習近平總書記首站便直奔葫蘆島市綏中縣祝家溝村,了解這里去年洪災后恢復重建情況。
在村民王寶維家,院子里的儲物缸裝得滿滿當當、灶臺上的殺豬菜熱氣騰騰,一家人正和和美美地包著豬肉白菜餡餃子。窗明幾凈的客廳里,總書記同王寶維一家圍坐一起拉家常。他仔細詢問房屋重建情況:“補助了你多少錢?”“自己花了多少錢?”
“政府補了6萬6,因為自家人口多,我們增了平米數,自己又掏了6萬6。”王寶維一筆筆算得清晰,講得也樸實,“這樣的災害,沒有您關心關懷,我們根本不敢想象能住到這樣寬敞漂亮的房子”。
總書記回應:“人民至上,幫助受災群眾是黨和政府應該做的事。你們的希望也就是我們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幸福生活過得更好。”
△2025年1月22日下午,習近平在葫蘆島市綏中縣明水滿族鄉祝家溝村考察時,走進村民王寶維家看望。
“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在沈陽大東副食品商場,習近平總書記仔細了解當地節日期間市場供應、群眾生活保障等情況。
見到拎著大包小包的市民,總書記關心“年貨置辦齊了沒有”;碰到戴著眼鏡的孩子,叮囑“加強戶外鍛煉”;在賣手工腸的攤位,強調“不能過節賣高價,但也要考慮成本和效益”;在和市民聊起“年夜飯怎么吃”時,親切地說:“東北的年夜飯,是不是都有酸菜白肉、小雞燉蘑菇?這些東北菜我也愛吃。”
市民們簇擁著總書記,高興地說:“天天像過年一樣,一年四季什么都不缺。”
“從飲食角度看確實如此,但過年更有喜慶氣氛。”習近平總書記回應道,老百姓過節過得開心,也預示著一年好的開端。
一月的遼寧,天寒地凍,總書記訪災區、察市場、進社區、探企業……送去祝福、留下溫暖記憶,“讓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觀察分析央視網“I學習”數據庫生成的2025年1月關聯圖譜,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正是推動中國發展的活力之源。
“鋼鐵產業是我們國家的重要基礎產業,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所在。要繼續努力,把短板補上,把結構調優,繼續為中國式現代化多作貢獻。”在遼寧省本溪市本鋼板材冷軋總廠第三冷軋廠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仔細察看并了解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廠房內,一排排智能化生產線,見證著企業重組之后的轉型升級,傳遞出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迸發出的自信自強。
東北地區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曾在共和國發展史上寫下輝煌一頁。總書記多次對東北振興作出指示:“信心賽黃金。只要有信心,未來可期。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中,東北一定能夠重振雄風、再創佳績。”
△2025年1月23日下午,習近平在本溪市考察本鋼板材冷軋總廠第三冷軋廠車間。
見字如面,尺素傳情。本月,習近平總書記的多封致信也蘊含著中國自信的豐富內涵。
在向中國法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致信時,“法治自信”成為關鍵詞,總書記強調“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堅定法治自信,強化使命擔當,積極投身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
復信國家京劇院青年藝術工作者時,“文化自信”是重要主題,總書記殷切勉勵他們“讓京劇藝術持續煥發時代光彩,為繁榮文藝事業、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今年1月29日是我國申遺成功的首個春節。農歷新春,中華大地各類年俗活動精彩紛呈。在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中國新年。春節申遺成功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蓬勃發展的有力證明,也是中華文化價值理念獲得全球推崇的一張名片。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央視網“I學習”數據庫梳理分析習近平總書記1月重要講話顯示,“發展”“合作”“人民”“經濟”等詞持續高頻出現。“以天下之利為利,以人民之心為心”的大同理念蘊藏于字里行間。
向外看,中國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以實際行動彰顯胸懷天下的大國擔當。
在會見2025年首位訪華的外國領導人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時,習近平主席倡導兩國一道落實好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與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始終是習主席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點。
在應約同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通電話時,習近平主席表示:“作為兩個國情不同的大國,中美之間難免會有一些分歧,關鍵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對抗沖突不應是我們的選擇。”習主席始終致力于推動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時,習主席圍繞“務實合作”,強調中俄要共同推動“大金磚合作”,譜寫全球南方團結自強新篇章,預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新一年前景廣闊。
△2025年1月21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
向內看,中國在緊急救援時刻,堅持用速度與溫情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強震,這一消息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習近平總書記當天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全力開展人員搜救,全力救治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兩天后,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專門研究部署西藏定日抗震救災工作。從“全力救治受傷人員”到“確保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再到“盡快恢復災區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會議從多方面作出具體部署,明確要求“要把工作做得更細一些,堅決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
心系人民,歲寒情暖。風雨襲來時,受災群眾的安危冷暖始終是總書記心中的第一牽掛,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又一次在應對大災大考中得到彰顯與印證。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中所言:“我們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大家要充滿信心。”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光已至,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