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乘5G東風 掀起線上問診熱
中新社長沙9月19日電 題:中國醫療乘5G東風 掀起線上問診熱
作者 張雪盈
在結束線上問診后,唐三元會手動將患者信息錄入后臺,再由系統按患病類型、問診次數等自動歸類,以此完成對患者的后續健康管理。
作為湖南三甲醫院的一名醫生,唐三元入駐“好大夫在線”已有13年。中國經營網報道稱,截至2022年6月,“好大夫在線”收錄了國內10100家正規醫院的89萬余名醫生信息。其中,24萬名醫生在平臺上實名注冊,直接向患者提供線上醫療服務。在這些活躍醫生中,三甲醫院的醫生比例占到73%。
“盡管我入駐平臺的時間較早,但真正利用起來是在2020年。”提及使用原因,唐三元認為,5G技術的成熟應用、大眾健康意識的普遍覺醒、疫情防控常態化等因素缺一不可。
艾瑞咨詢2022年9月發布的《中國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消費白皮書》顯示,疫情助推用戶醫療習慣向線上轉移,并形成用戶存量。截至2021年12月,中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已達2.98億,占網民整體的28.9%。
在唐三元眼中,“在線問診”這一新型就醫形式是醫生與患者的“雙向奔赴”。“對于患者而言,‘在線問診’更加高效、快捷,能解決他們在就診前不知掛哪一科室的疑慮和就診后不知如何服藥的困惑;對于醫生而言,患者發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來自中國全國范圍的病例,更有利于醫生個人能力的提高。”
為使在線問診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各大醫院紛紛借助現有信息技術手段,成立自己的互聯網醫院。截至2022年6月,中國已審批設置1700余家互聯網醫院,初步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逐漸構建了一站式掛號、在線問診、線下轉診、藥品購買、后續健康管理等全流程、多環節的服務體系,打造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健康管理服務閉環。
記者通過檢索發現,截至今年7月,湖南省人民醫院已陸續在線開設服務專科57個,1468名專家在線提供服務,累計在線服務25萬余次。其中,在線問診12萬人次、遠程服務近10萬人次、處方流轉2萬人次、居家上門照護1.3萬人次,日最高接診446人次。
在線問診、智能問藥、快遞到家……如今,長沙李女士對就診流程已了如指掌。“老人家不愿待在城里,上了年紀又難免有些病痛,難免會陷入檢查結果慢、老人往返兩地不便的窘況。線上問診就很好地幫我們解決了異地看病難的問題。”
“現在,母親做完檢查就能先行回家,待結果傳送至我的手機,我可以直接轉發給醫生完成后續問診,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李女士說。
在大平臺、大醫院紛紛將目光聚焦“在線問診”時,它也在悄無聲息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24歲的唐游(化名)因患皮膚病,藥物用完后不愿在線下購買,便采取了將先前處方與最新病情向第三方購藥平臺描述的方式,經再問診與確認處方無需更改后,由第三方平臺送藥上門。
但這一新型就診方式并非完美無缺。南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劉文捷教授指出,盡管互聯網醫院與在線問診是大勢所趨,但能否發揮實效與患者描述病情的準確度息息相關,且實際操作中尚還存有收費標準混亂、權責不明晰等現象,需要患者、醫院、政策等多方協同發力,不斷完善。
“現在講‘體驗經濟’,我們也希望通過不斷優化技術手段,縮短患者在院停留時間,更合理地分配現有醫療資源,解決‘看病難’問題,不斷提升醫療體驗。”劉文捷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