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紅果果”成村民致富好幫手
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31日電題:內蒙古:“紅果果”成村民致富好幫手
新華社記者李志鵬
春日時節,內蒙古大地氣溫回暖。走進包頭市昆都侖區烏蘭計二村花果飄香農業合作社大棚,綠意盈盈的櫻桃樹映入眼簾,枝頭的櫻桃似一盞盞紅燈籠吸引眼球。樹下,村民張紹民一邊觀察櫻桃長勢,一邊打理櫻桃樹。
2017年,果樹學專業出身的張紹民瞅準市場發展特色農業,開始用承包的50畝土地種植櫻桃。選育品種、養護果苗、疏花授粉……他憑借專業知識細心經營。“種櫻桃有講究,果實要好先得讓果樹吃飽,營養跟得上。”張紹民說。
張紹民告訴記者,培植櫻桃樹苗的第一年,他在櫻桃大棚里種滿毛豆,成熟后便翻到土壤里,讓櫻桃樹苗“飽餐一頓”。以后每年對每棵櫻桃樹施有機肥200斤,保證樹苗獲得充足營養。
養分得到保障,櫻桃產量逐年增加。“櫻桃第一年產出500多斤,第二年2000多斤,今年預計5000多斤。”張紹民高興地說,他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今年能達到20余萬元。
在烏蘭計二村200多公里外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討思浩村,百鮮現代農業園區里一座座大棚排列整齊。棚內,紅紅的草莓在綠葉襯托下十分顯眼,工人王愛云手拿塑料筐挨個采摘,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57歲的王愛云是討思浩村村民,百鮮現代農業園區建成后,成為園區的一名工人。“在家門口就能干活,比以前四處打零工方便多了,收入也穩定了。”王愛云說,上班時間固定,工作得心應手,她很認可這份工作。現在,王愛云一年收入4萬多元,“日子有奔頭,干勁越來越大。”
鄉村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百鮮現代農業園區生產部負責人白二奴介紹,園區有380多座大棚,占地1500多畝,草莓銷售市場覆蓋北京、廣州等地,年產值3000多萬元,為討思浩村村民提供了70多個固定就業崗位。“除了討思浩村的工人,園區也帶動附近村民靈活就業。”白二奴說。
櫻桃、草莓等特色產業是內蒙古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一個個縮影。近年來,內蒙古出臺相關政策,推進設施農業現代化建設,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發揮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多方合力,探索創新產業模式,使鄉村發展有支撐,村民致富有幫手。
(本文來自于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