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首次納入生態綜評體系
本報訊 記者郄建榮近日,我國首次將生物多樣性指標納入生態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其目的是引導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趨勢,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作出中國貢獻。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推進國家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建設。根據《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要求,建立天地一體化生態質量監測網絡。通過部門共享、央地共建、升級改造等途徑,優先在生態保護紅線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自然保護地等重要生態空間建設生態質量監測綜合站和監測樣地樣帶,實現生態系統格局、生物多樣性等多維度協同監測。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我國將研究提出并試行生態質量評價辦法。構建以生態格局、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生態脅迫為框架的生態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強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對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的810個縣域開展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相關結果作為轉移支付資金下達的重要依據,引導地方改善環境和加強生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