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 在“資源共享”中充實群眾的“獲得感”
為進一步深化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工作,促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日前,河北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印發《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的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2019年底前,京津冀三地公共資源交易跨區域協同發展機制初步建立,三地信息資源、專家資源實現初步共享,數字證書(以下簡稱CA)逐步互認。
共享,是一切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解決的是發展的價值目標問題,最終旨在造福于廣大人民群眾。這次京津冀公共資源已實現初步共享,完全符合共享發展理念。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五年來,不論是非首都功能疏解,還是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移重點領域率先突破,不論是協同創新共同體打造,還是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都取得了積極進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更充實的獲得感。
實現公共資源共享,必須完善市場化配置機制。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三地的交通、教育、醫療、科技、生態、應急、人力等多項資源如何優化配置,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政府配置資源行政化色彩太強,會造成資源配置低效,導致公共資源的浪費和濫用。這就需要我們大力推進市場化資源配置,建立公共資源清單,拓展平臺覆蓋范圍,更多引入市場機制和市場化手段,比如引入招標投標、拍賣、掛牌、網絡競價等競爭性方式,以提高政府配置公共資源的效率、效益、公平性,讓人民群眾生活會更加便利、獲得感更充實。
實現公共資源共享,必須推進跨區域協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難點在“協同”,特別是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后,京津冀三地面臨更多跨區域政策協調、利益分享等深層次協同,也必定會涉及重大利益調整。這就需要我們向改革創新要動力,在跨區域政策協同、利益補償分配、公共服務均等化、橫向生態補償等重點領域進行政策創新,既要推進跨區域信息資源、專家資源共享,又要推進跨區域協同監管、大數據協作,實現跨地域、跨行業、跨部門、跨層級協同管理,深化資源共享,讓人民群眾共享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成果。
實現公共資源共享,必須優化平臺體系,提升服務水平。長期以來,一提去行政審批部門辦事最怕什么,很多人就會脫口而出:怕蓋不完的章、怕開不完的證明、怕跑不完的地方、怕數不清的手續……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要大力推進交易事項“一網通辦”,完善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網上服務大廳,推動實現交易事項全程在線辦理、市場主體信息在線獲取、行政監督指令在線下達,推動交易全程“無紙化”“開標不見面”,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推進交易活動“最多跑一次”,實現交易、服務、監管等各子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資源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五年來,京津冀三地優質公共資源實現初步共享,其中醫療衛生合作項目有效運轉,北京醫療資源向周邊“開枝散葉”,讓更多外地患者在家門口能看疑難雜癥;文化公共服務實現資源互通共享,三地文旅融合發展步伐加快;京津冀共享優質教育,北京“數字學校”云課堂已向天津和河北開放,“京”字號學校河北落地生根;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讓一小時生活圈已近在眼前……
面向未來,京津冀將進一步推動基本公共資源共享,全面實現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社保等跨區域政策銜接,確保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充實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