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發力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作者: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羅理章、岳梅
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是事關中國的旗幟和道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當前,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仍存在著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網絡環境不清朗、網絡人才缺乏的問題。只有在增強話語領導權、優化網絡意識形態環境及網絡人才培養方面精準發力,才能“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形成網上網下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同心圓。
一、解構西方話語框架,增強網絡意識形態領導權
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面臨西方意識形態的威脅,表現在利用互聯網把控輿論,大量散播反黨反社會的意識形態論調,惡意抹黑、干涉我國政權,瓦解我國的意識形態。“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歷史地看,不外乎敵對意識形態的滲透所產生的強大破壞力,也是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增強網絡意識形態領導權一方面要對西方不良意識形態進行有力批駁;另一方面,夯實網絡意識形態內容,推動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時代化、大眾化、生活化。
首先,有意識地解構西方話語框架,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解釋力。對西方話語中有益于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發展的方式方法及有益觀點要吸收借鑒,對惡意扭曲我國意識形態的言辭論調則要分層逐句地分析,以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實際對予以堅決回擊,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占領網絡意識形態主陣地。
其次,針對不同受眾,創造性轉變話語表達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這就需要統籌國內外兩個網絡輿論陣地,根據人們不同國家、階層、生活背景、性格愛好的特點,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廣泛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突出時代性、民主性和科學性,提升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內容的吸引力,創造出承載著主流意識形態的精品文化,針對性地對網民進行個體化、精細化傳播,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加快構建主流意識形態引導的新格局,有效遏制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
最后,積極回應網民關切,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西方意識形態能夠侵入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人民對現有狀態的不滿、對現有社會問題的認識不清晰。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網絡中的民情輿論,以網民關心的社會問題為著眼點,在察民情、解民憂中為群眾排憂解難,增強網民的獲得感,于和風細雨中潤澤人心,實現主流意識形態傳播與網民現實利益的互動,為拓展網絡意識形態領導權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二、完善網絡治理機制,優化網絡意識形態環境
網絡環境不清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些極端言論、政治謠言、負面新聞、淫穢色情、網絡犯罪等網絡亂象的存在擾亂網絡正常秩序、煽動社會情緒、侵害網民利益,嚴重動搖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存在和發展的根基。網絡治理方面存在諸多真空地帶,必須要建立健全網絡治理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網絡輿論監督、推動公眾參與治理三方面完善網絡治理機制,優化網絡意識形態環境,為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奠定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
首先,以專門的網絡法律法規為主體,建立健全網絡治理的法律法規體系。網絡空間絕非“法外之地”,必須以現實需要為基準,增加原有法律法規的解釋力,加快構建專門的網絡法律法規制度體系,明確劃下網絡信息的政治底線、法律底線和道德底線,及時對故意傳播謠言及極端言論的網民進行糾錯處罰,增強對網絡環境破壞者的打擊和處罰力度。以完善法律法規為良好網絡環境的治理提供遵循并給予以強制性保障,對破壞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行為具有強大的震懾作用。
其次,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加強網絡監管。暢通的網絡信息交流平臺有助于及時監控網絡輿論、合理引導網民的心理傾向、化解網絡意識形態沖突。為此,要積極介入民間媒體平臺,強化互聯網企業的社會責任,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在網絡安全方面的合作,切實拓寬信息交流渠道。同時,還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網絡警察”隊伍、網絡評論員隊伍和網絡巡查志愿者隊伍,強化網上輿論信息的巡查力度。
最后,引導網民自覺自律,推動實現公眾治理。廣大網民是良好網絡意識形態環境的主要參與者、營造者和受益者。要積極進行網絡安全教育,提高網民對網絡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網民的網絡安全意識及自我判斷能力,鼓勵網民在理性、健康的心態中趨利避害,在堅守網絡法律底線、增強道德自律、實現其合理表達權利的過程中勇于對網絡環境的破壞者進行舉報、揭發,共同構建良好的網絡秩序。
三、加強網絡人才培育,建設強大的人才隊伍
解決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存在的問題,最根本、最關鍵、最核心的還是在人才,人才的匱乏嚴重制約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增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網絡強國,要把人才資源匯聚起來,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強大隊伍。沒有一支強大的人才隊伍作為智力支撐,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必定是鏡中花、水中月,面對激烈復雜的網絡意識形態斗爭將難以立足、失去陣地。只有培育和網羅各方人才,匯聚愛國力量,捍衛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的主導地位,才能實現“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為增強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一路保駕護航。
首先,加大網絡開發,建立網絡技術人才隊伍。當今世界,誰掌握了先進的網絡技術,誰就占領了信息傳播制高點,誰就擁有了影響整個世界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我們要掌握我國互聯網發展主動權,保障互聯網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爭取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實現“彎道超車”。弘揚主流意識形態、增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需要下大力氣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創新型的網絡技術人才以牢牢掌握網絡發展的主動權,包括開發自己的網絡核心技術、構建覆蓋全球的網絡信息技術、建立全方位維護網絡安全的監控技術等,從根本上保障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其次,培養具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新聞輿論人才隊伍。增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就要克服“本領恐慌”的問題,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聞輿論人才培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打造一支能夠“析輿情”“懂輿意”“引輿勢”的馬克思主義人才隊伍,實現意識形態的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的創新。此外,還要注重培育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國外“新聞合伙人”,積極占領國外的網絡輿論陣地,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為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奠定國際輿論基礎,保證在突發事件爆發時,能夠及時引導網絡輿情,抵制敵對勢力的侵害。
最后,培育能夠運用主流意識形態引導網民的網絡意見領袖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加強和改善對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做好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就是要做好網絡意見領袖的工作。網絡意見領袖往往擁有眾多的網絡粉絲,其言論通常會被所追隨的粉絲以爆炸式的的速度傳播至整個網絡,左右著網民的觀念,極易產生重大的社會影響。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網絡意見領袖在營造網絡輿論環境及意識形態安全所產生的獨特作用,以法律形式規范其言行、以合作形式堅定其立場,積極培育和爭取屬于我方陣營的網絡意見領袖,引導其正面發聲,為網民提供充滿社會主義正能量的信息,幫助搶占陣地、爭奪群眾,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論壇的活躍度和接受度。
[本文系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2018年年度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重要論述的內在邏輯研究”(項目批準號:FJ2018ZTB024)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