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政協委員來建言
圖為記者會簡介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3月6日消息(記者 張笛)6日下午15時,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場記者會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劉世錦、南存輝、葉青、周鴻祎、周群飛等委員圍繞“民營企業該如何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圖為記者會現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發展民營經濟不僅要靠政策,更要靠穩定的法治環境。“我聽到有些民營企業反應,他們所要求的并不是額外的優惠,特殊的照顧,更不是吃偏飯。他們要的是平等發展的條件,公平競爭的環境。”記者會上,劉世錦為眾多民營企業發聲。
委員南存輝根據自身的從業經驗,提出民營企業應該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南存輝是正泰集團董事長,有著豐富的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經驗。他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經濟方面成為主力軍,在稅收、GDP、創新成果、就業等方面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總理這次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對制造業增值稅從16%降到13%,這對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所有制造業來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提到了最新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南存輝如是說。他認為,民營企業應該在新一輪的政策支持下,不斷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升自己的企業經營能力,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
作為“數字經濟”企業的代表,360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鴻祎認為,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結合已經成為基本國策。周鴻祎說,他認真研讀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里提到“互聯網+”“智能+”,提到轉型升級、高端制造業。他認為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結合已經成為基本國策。
周鴻祎也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對“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在未來,實體經濟、傳統制造業將借助互聯網的技術,成為數字經濟的代表,互聯網的下半場是一個深度融合。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互聯網孕育了特別大的機會,有幾種技術在互聯網的培育下已然成熟,而這些技術綜合運用在一起,恰恰能夠幫助很多傳統行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解決業務數字化的問題。”周鴻祎將互聯網行業比喻為“輪子”,助力傳統行業快速前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