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門外漢到專業能手 梁飛24年“焊鑄”工匠精神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從門外漢到專業能手 梁飛24年“焊鑄”工匠精神
編前語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采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中新網成都3月28日電(冷昊陽)24年焊接生涯,每天要用掉30到40公斤的焊條……從一個普通的焊接工人,一路走來,梁飛的職業生涯愈發傳奇。
勤奮拼搏 從門外漢到專業能手
1971年,梁飛出生于重慶一個農村家庭,他父親是中建三局的一名焊接工人。1993年,走出校門的梁飛就選擇了子承父業,也成了中建三局的一名焊工。
梁飛依舊清晰地記得,在他進廠的第一天,他的師父楊明洲就給他看了一把燒毀的氣割槍,據梁飛回憶,當時師父就告訴他,焊工要有扎實的基本操作,如若操作不穩,就會因回火而毀掉一把氣割槍,更重要的是,不穩的操作更會讓生產和人身安全無從保障。
謹記師父教誨的梁飛就此走上了焊工的崗位,從業24年來,他未曾燒毀過任何一把氣割槍,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力求自己的“基本功”扎扎實實。
“我不是一個聰明人,但我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梁飛說,剛入行的時候自己每天天不亮就來到車間拿起焊槍練習,等別人上班的時候自己已練習了一個多小時。
別人選擇省力氣的坐著焊,梁飛卻不是站著就是蹲著,據梁飛說,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在焊接時更加靈活。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自己扎實的焊接技巧,梁飛迅速從“門外漢”變成了專業能手,他也走出了低矮的小車間,開始穿梭于各大城市,參與了國內多個城市地標建筑的工程。
迎難而上 屢屢攻克技術難題
雖已在廠里嶄露頭角,但梁飛距離成為一名焊接大師,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讓梁飛印象最為深刻的是2005年,當時他在北京世貿工地上晚班,正值冬天的北京夜晚寒風刺骨,而他的同事在白天已經把容易焊接的部分焊完,留在他面前的一個組件是最難焊接的“仰焊”部分。
梁飛回憶,這塊鋼板自己焊得只差一公分,但這一公分就是怎么都焊不上。于是梁飛固執地選擇埋頭苦干,硬是將一卷2230米長的焊條已經全部焊完,可這一公分的缺口,依然沒有補上。
略有沮喪的梁飛放下了手中的焊槍,他開始思考,問題究竟出在了哪里,十點下夜班,梁飛一直想到了十二點,而梁飛最終也想明白了,這一公分的缺口正是焊條燃燒所產生氣體的排氣孔,于是梁飛再次拿起焊槍,兩分鐘過后,這個缺口已經被完美焊上。
這件事也深深觸動了梁飛,隨著實踐技能的提升,業務范圍的拓展,他專業理論知識的短板日漸顯現。從那時起,梁飛開始自學《電焊工工藝學》、《管道工工藝學》等書籍,從基本的焊工基礎理論,到蹲焊、平焊、仰焊等專業操作技能,他一點點“鉆”了進去。一頁頁寫滿字的筆記本,一盞昏黃的臺燈,經常陪伴他到深夜。
刻苦的操作實踐加上理論的提升助力,梁飛的焊接技能水平提升迅速。2006年10月,中建鋼構承建香港九龍聯合廣場,但在厚板焊接上屢次出現返工問題。據梁飛回憶,當時九龍聯合廣場的項目是由日本投資,用的是韓國的鋼板材料,和他所熟悉的國內鋼板并不相同。于是梁飛就帶領團隊攻克制作厚板焊接的返工難題,最終讓日本監理刮目相看。
隨后的多年,梁飛一直在實踐中鍛煉成長,并積攢了手工電弧焊、二氧化碳氣保焊等多項絕活,屢屢攻克技術難題,填補國內技術的空白。
“干我們這行,家里要有一個堅強后盾”
北京的鳥巢、中國尊,香港的環球廣場,重慶的江北機場T3航站樓,成都的錦城綠道、西部國際博覽中心……在眾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地標建筑背后,都曾有過梁飛和他的團隊拼搏的身影。
“天南海北”的焊接生涯,20余個參與作品榮獲中國建筑行業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梁飛本人也榮獲了全國優秀焊工、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多項殊榮。
梁飛事業成功,背后離不開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梁飛回憶,在外漂泊期間,自己每年最多在過年的時候回家半個月,工程忙起來時,就連過年都回不了家。梁飛記得,有一年他回家過年,年幼的孩子見到他卻不知是誰。
說起自己的家庭,梁飛也心懷歉意,尤其是對自己妻子多年來的包容與付出,梁飛也打趣稱:“干我們這行,家里要有一個堅強后盾。”
點擊進入下一頁
梁飛和梁飛工作室的團隊成員合影。 中新網 冷昊陽 攝
建工作室 致力培養“新生代”
2016年,梁飛告別了自己漂泊的職業生涯,在成都買房定居,梁飛藍領創新工作室(成都市技能大師工作室)也隨即建立。此外,他還開始擔任中建鋼構四川有限公司的培訓主管,培養“新生代”也成了梁飛的主要工作之一。
作為梁飛工作室的帶頭人,梁飛在工作實踐中,堅持“以賽代練”組織技能人才參加地區技能比武,平均每年開展焊接技能培訓12次、技能比武3次;并樹立典型,選拔優秀技能人才進入“藍鷹計劃”,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打造四川藍領精英團隊。
據統計,梁飛在職期間,梁飛工作室共培養出的合格焊工600余人。其中,馬玉航、李濤、吳久洪等三人現均擔任車間核心骨干,也都獲得中建鋼構“焊接達人”稱號,其所在的焊接班組也榮獲2017年度“四川省工人先鋒號”。
談及未來的打算,梁飛也坦言:“我只是一個技工,給我辦公室我也坐不住。我這一輩子只干焊接一件事,一定要做到敬業、專業。”
欲成匠,先做工。如今,還在一線從事焊接工作的梁飛,始終未曾離開他最熟悉的弧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