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危機背后:沙特欲開辟第三戰場
沙特阿拉伯場駐聯合國代表阿卜杜拉·穆阿利米13日否認4日在沙特境內宣布辭職的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里里遭沙特軟禁。此前一天,哈里里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接受黎巴嫩未來電視臺采訪時也表示,自己行動自由且會“很快回國”。
這場因哈里里突然在境外辭職引發的危機有什么深層原因?會不會政治解決?
浙江大學世界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吳彥認為,黎巴嫩是沙特近期一系列外交出擊的新目標,目的是借此打壓黎巴嫩真主黨、震懾其背后支持力量,以塑造沙特王室在內外事務上的權威。如果哈里里近期返回黎巴嫩,緊張局勢有望緩和。
【找一個理由】
哈里里12日接受未來電視臺采訪的口風與其4日表態類似,一是譴責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干涉阿拉伯國家內政,二是告誡黎巴嫩各派力量不要卷入地區沖突,三是重申自己行動自由。
穆阿利米13日強調,有關沙特拘禁哈里里的說法“荒謬可笑”。當有人問為什么哈里里的著裝3天都沒有換、借此暗示他行動不自由時,穆阿利米回答:“他(哈里里)的長袍不歸我管。”
黎巴嫩前總統米歇爾·蘇萊曼說,哈里里的最新表態回應了諸多疑問,對穩定黎巴嫩政局有益。“薩阿德·哈里里返回黎巴嫩很有必要,”蘇萊曼說,“他回來后將自行決定是否繼續擔任政府總理。”
當前,以黎巴嫩現任總統米歇爾·奧恩為首的政治力量不認可哈里里在境外宣布辭職的行為,認為這不符合憲法,并要求沙特解釋哈里里為何不能回國。
穆阿利米13日表示,由于哈里里同時具有沙特國籍且在沙特有住房,他來去沙特并不奇怪。
吳彥認為,黎巴嫩局勢這時出現變數并非偶然。從沙特近期頻繁的外交行動看,其核心目標是打壓、遏制伊朗,在一系列阻斷也門和卡塔爾與伊朗聯系的做法未取得顯效的情況下,沙特選擇找一個理由,開辟第三戰場,以黎巴嫩真主黨的威脅為借口向黎巴嫩發力,意在要求黎巴嫩政治各派滿足沙特的需要。
【下一盤大棋】
路透社13日播發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由于黎巴嫩大量人員在海灣國家工作且黎巴嫩對沙特的經濟依賴性強,“黎巴嫩的政治和金融人士擔心沙特會把針對卡塔爾的制裁封鎖措施用于黎巴嫩”。一名黎巴嫩官員對路透社記者說,“那(制裁)將對已經很糟的黎巴嫩經濟造成威脅”。
不過媒體注意到,應對哈里里辭職風波,沙特當局并未表現出對卡塔爾那樣的強勢立場。路透社以了解沙特政策的分析人士為消息源報道,“沙特在等待黎巴嫩的妥協”。
有報道稱,黎巴嫩基督教馬龍派主教13日到訪利雅得。按計劃,他會與哈里里會面,沙特國王薩勒曼和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也會與他見面。沙特當局表示,這表明“沙特與阿拉伯各派親近、開放交往、和平共處的立場”。
吳彥認為,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出任沙特王儲以來,以積極勇進的姿態處理沙特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連續公開地在也門和卡塔爾問題上發力,矛頭直指伊朗。
“對抗伊朗及相關國家為其掌控政治、軍事、經濟權力提供了理據和目標,如此頻繁動作,進則獲得功勛和政治資本,退亦為其掌控國家權力鋪平道路。”吳彥說,唐納德·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以來,沙特對伊朗的強硬態度及其在地區問題上的“反伊”動作一方面是要努力重建沙美特殊關系,另一方面也是為重建沙特在中東、特別海灣地區的強主導地位而努力。
“這是一盤很大的棋,黎巴嫩當前危機只是其中一步,”吳彥說。(夏文輝)【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