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鄉村旅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不斷開發各類旅游資源、持續豐富大眾文娛活動的同時,鄉村旅游也成為促進相關地區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之一。透過鄉村旅游熱,這次我們來聊聊關于“旅游扶貧”的那些事。
親近自然,鄉村旅游大受青睞
現代中國鄉村旅游萌芽于20世紀5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從最初興起的所謂“農家樂”,到現如今相對高端的“民宿”,鄉村旅游產業向著更大的規模和更廣的市場發展。
據統計,過去五年,中國鄉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營業收入年均增速分別達32.0%和26.2%。2016年,鄉村旅游游客接待已達24億人次,占國內游客接待人次的54.4%;營業總收入達4800億元,占國內旅游總收入的12.2%。預計到2020年,全國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將超40億人次,實現總收入2.3萬億元。
鄉村旅游也是我國旅游投資的熱點領域之一,近年來,民宿、特色小鎮、鄉村休閑地產投資增長迅速,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鄉村旅游類產品實際完成投資3856億元,同比增長47.6%;截至目前,全國共創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328個,推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70個。而根據國家旅游局最新發布的《2016中國旅游投資報告》顯示,鄉村旅游投資還將持續升溫。
鄉村旅游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許也與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節奏相關 ——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人們往往就更加渴望追尋那種“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感受。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受訪者平均每個月會到鄉村地區旅游一次,且主要就是為了親近自然、放松身心。
同時,鄉村旅游也在快速占領“小長假”的旅游市場,以2016年國慶節為例,小長假期間全國出游超過10公里的游客總計約1.86億人次,其中鄉村旅游人次約為1.29億人次,約占同期旅游人次的69%。選擇鄉村游的游客以青壯年群體為主,他們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旅游扶貧,鄉村旅游發展新路
如今,很多鄉村貧困地區通過發展旅游,讓更多貧困戶吃上了“旅游飯”,鄉村旅游儼然成為旅游扶貧的主陣地。“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全國25個省(區、市)2.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230萬貧困戶、74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為提高旅游扶貧的精準度和持續力,國家旅游局成立了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觀測中心,已設立111個扶貧觀測點,建立旅游扶貧動態跟蹤觀測機制。
鄉村旅游既是農民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為有效吸納貧困人口就業的主要途經,進而逐漸成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力量。國家旅游局發布的《全國鄉村旅游扶貧觀測報告》顯示,2015年,鄉村旅游帶來的農民人均收入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39.4%,貧困村通過鄉村旅游脫貧人數達264萬人,占全國脫貧總人數的18.3%。
此外,鄉村旅游也帶來了相應的社會效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近90%的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為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高于農業從業人員的平均水平。
但同樣需要關注的是,目前我國的鄉村旅游仍然面臨產業延伸不足、服務設施不完善、專業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問題,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來臨,鄉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創新中開拓新思路、發掘新價值。
不過值得欣喜的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鄉村旅游眾創”也在近幾年迅速地發展起來,全國各地涌現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鄉村旅游創業項目,民宿客棧、藝術村落、精致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等新形式層出不窮。
同時,國家也將在旅游扶貧方面持續發力,2017年,我國將大力推進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引導鄉村旅游投資向多類型、多業態鄉村旅游度假產品拓展,實現鄉村旅游投資5000億元,鄉村旅游消費達到1萬億元以上。
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和旅游扶貧的具體落實仍在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您對鄉村旅游怎么看,對于旅游扶貧您又有怎樣的想法和見解?剛過去的端午節小長假,您是否也去鄉村旅游了?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分享。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