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發布的“虹云工程”規劃中了解到,該公司計劃發射156顆衛星,它們將在距離地面1000公里的軌道上組網運行,基本實現覆蓋全球的寬帶互聯網接入。
據工程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我國首次提出建立基于小衛星的低軌寬帶互聯網接入系統。“小衛星”“低軌”“寬帶”的組合設置,正是為了契合商業性的發展需求。
“這是一個通用衛星平臺,就好比一個汽車底盤,有了這個底盤,你可以做出一輛軍車、一輛私家車,或者一輛出租車,但前提是先有底盤。”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空間總體部副主任貝超說。
貝超表示,小衛星便于實現批量制造,有利于在低成本的情況下實現產品更新換代;低軌則可以較好地規避信號傳播延時,便于實現用戶終端的小型化;利用頻率范圍為26.5-40GHz的波段布局衛星通信業務,則是為了最大限度提高網絡接入速率。
按照規劃,整個“虹云工程”分為三步:第一步計劃在2018年前,發射第一顆技術驗證星,實現單星關鍵技術驗證;第二步到“十三五”末,發射4顆業務試驗星,組建一個小星座,讓用戶進行初步業務體驗;第三步到“十四五”末,實現全部156顆衛星組網運行,完成業務構建。
此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已發射“天鯤一號”衛星為三步走計劃“探路”,并為后續計劃的如期、有序開展開辟了一條可行路徑。隨著技術日漸成熟,這個小平臺可以在短時期內完成集成、測試、發射和應用。
(原標題: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計劃發射156顆小衛星 將基本實現覆蓋全球的寬帶互聯網接入)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