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主任魯煒發表了《網聚正能量 共筑中國夢》的主旨演講。在談及互聯網的建設目標和行動方向時,魯煒指出,要重點建設為民、文明、誠信、法治、安全、創新的網絡空間,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為民的網絡空間,成為六個目標的基礎,凸顯了黨的宗旨,有利于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網絡的推廣與運用,既方便了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的聯系,也將前者的工作放置在了更廣闊的群眾監督之下。網絡空間形式上雖“虛”,但實質上卻很“實”,利用并建設好為民服務的網絡空間,通過互聯網聽民意、集民智、惠民生、暖民心,這既是人民群眾的要求,也是改善和增強自身能力建設的重要抓手。
為民的網絡空間有利于變“無”為“有”。要充分利用好網絡信息傳送方便、快捷的特點,切實加強政務性網站建設,在行政審批、資料索取、提出批評建議等領域構建好網絡平臺,消除網上服務盲區,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快捷、更便利、更安全的信息服務。要積極開拓和鼓勵新聞媒體建設好網絡民意表達平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平臺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訴求。要利用好網絡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加快黨和國家為民政策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實惠。
為民的網絡空間有利于接納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當前經濟文化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現狀,決定了老百姓的水平有高有低。同時,群眾獲取信息的來源的多樣性,也決定了網絡信息的復雜性。但只要是老百姓的表達,就在客觀上代表了一定的民意。要徹底改變“人微言輕”的思想,真誠主動地問政于網民、問需于網民、問計于網民。對于老百姓反映的事項,提出的質疑,要對號入座,認真分析,不能因為其中夾帶了某些“水分”而置之不理,也不能因為有了質疑而生“排斥”。要高度重視網民意見的總結和歸納,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獲得力量,把人民群眾的呼聲融入黨委政府的決策之中。
為民的網絡空間將變“虛”為“實”。網絡是“虛”的,但民意是“實”的。網絡民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平時的想法和看法,有的還是老百姓訴求受堵的心聲,極易在網上引起“共鳴”,形成炒作,更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將群眾的訴求辦好辦實,減少以“回帖”的方式應對“發帖”,堅持網上有互動、網下有行動,使群眾的利益關切說了有人聽、聽了有人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更好地把黨的主張和網民心聲統一起來,讓互聯網真正成為黨委政府了解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新途徑。
網絡空間建設的六個目標緊跟時代步伐,高度重視人民群眾訴求在網絡上的表達,注重用新的方法應對新的變化,更好地服務于人民,讓網民充滿了期待。(陳岳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