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建立政府采購制度,是為了規(guī)范政府支出、節(jié)省財政資金、提高使用效率,但中國社科院近日發(fā)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一些地方政府采購的商品價格虛高,資金浪費嚴重。政府“錢袋子”到底漏在了哪里,成為一個值得追問的話題。
社科院所屬機構在廣東、黑龍江等四省調查發(fā)現,一些地方政府采購許多辦公用品的價格高于市場價1.5倍。統計的1.5萬多件政府采購商品因為價格虛高,多支出財政資金2000多萬元。這個結果違反了政府采購法關于政府采購活動應該符合采購價格低于市場平均價格的要求。此外,近年來出現的“天價U盤”“天價電腦”等現象表明,一些地方政府采購中的確存在奢侈浪費,政府“錢袋子”確有漏洞。
編制財政預算,既是為了掌握支出情況,平衡收支,也是為了規(guī)范財政支出,節(jié)約財政資金。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預算就要既詳細又盡量符合實際,還要嚴格執(zhí)行。而實際上,現行預算制度失之寬松,預算項目比較籠統,執(zhí)行中“靈活掌握”的空間較大。
此外,制度設計存在缺陷,F行政府采購機制中,少數職能部門獨攬審批、招標、公告等權力于一身,“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缺乏有效的外部監(jiān)督制約。甚至還有極少數手握政府采購大權的官員與供貨商勾結形成利益共同體,“東西次一點,商家賺一點,回扣拿一點”的做法直接造成政府采購價格虛高。
越是財政收入增長,越須規(guī)范財政資金使用。眼下,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和普遍行動,各級政府理應自覺成為表率,自覺加強內部監(jiān)督,看好政府“錢袋子”,用好每一筆財政資金。(記者李勁峰)
[ 責任編輯:張曉靜 ]